“不好意思,您身份證上的這個‘穿青人’在系統里找不到,無法辦理入住。”
“怎么會找不到呢?在我們老家是能查到的啊?”
一些來自貴州織金、納雍的人在省外住宿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身份證上的民族一欄寫著“穿青人”。
而這個民族不在56個民族之內,雖然能夠寫在身份證上,卻不能擁有民族代碼,自然在系統里查不到。
為什么要這樣對他們?其中藏著很多無奈。
被承認卻找不到的民族
貴州省是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大省,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水族……可以說,在這里漢族才是少數民族。
但即便是人數較多,但相比起全國的漢族人來說,人數還是少,因此該享受的少數民族政策還是不能少,稅收優惠、低利貸款等,最讓漢族眼饞的就是高考加分。
一般來說少數民族考生能加5-20分,在一份都能壓死人的高考中,這相當于直接坐了電梯到半山腰。
所以有這么多的優惠,大家默認的都是:民族那一欄,能填少數民族就填少數民族。
大部分生活在畢節市織金、納雍兩縣的穿青人,也是這樣想的。
在古代漢人政權中,少數民族是蠻夷,漢人是正統,但隨著各種遷徙、通婚,人們的血緣已經不算是正統,而是互通。
不過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大部分人數較少的民族都生活在較偏遠的地方,生活條件也相對于漢族來說更落后。
1935年中央紅軍踏上長征路,到貴州、云南等地時發現有很多少數民族,他們對漢人的態度并不好,認為漢人會搶了他們的地盤。
然而教員提出“團結少數民族”的觀點,讓紅軍干部去和少數民族溝通,傳統紅軍的理念,并且還承諾以后會幫助他們發展經濟。
那些少數民族被紅軍打動,也為他們抗日救國的精神感染,離開家鄉跟著紅軍去打仗,劉伯承元帥還和少數民族首領小葉丹結義結金蘭。
1949年建國后,為了讓那些落后的民族地區發展起來,同時也聯合他們,國家規定了少數民族的概念,給予各種優惠待遇,幫助他們進入新社會,和漢族一起發展。
穿青人就是在國家的幫扶和自己的努力下,生活得越來越好,但是有一件事一直橫亙在她們的心中,那就是他們的民族不被承認。
當然不是因為國家故意刁難他們,早在他們提出要獨立擁有一個民族代碼時,國家就啟動了調查行動,查族譜、溯根源,看看他們是否具備獨立成為一個民族的條件。
然而調查結果是:不具備。
直到現在,穿青人也依舊沒能成為獨立的民族,在民族系統中找不到代表的代碼。
這些年來,穿青人的種群起源有三種。
一種是土著說,這種說法認為穿青人和僚人一樣都是貴州的原生種群。
第二種是分支說,民族識別專家費孝通和宋蜀華認為,穿青人是漢族的一支,根據他們的族譜“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可以證明,穿青人是明朝征討云南時遷移到貴州的隨軍漢人,他們的服飾都還能看到明朝服飾的元素。
第三種是混合說,認為穿青人是明代漢族移民和當地土著通婚后的后代,具有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血統,介于少數民族和漢族社會之間。
從穿青人的語言“老輩子話”中可以聽出來,他們的語言確實和江西話相似,在一些穿青人的族譜、墓碑中也有“祖籍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的記載。
他們的服飾以青色為主,三節衣、兩節袖的滾花邊大袖衣,主要是青藍兩色連接,上節是青色,下節是藍色,邊緣都用白色白布滾邊。
腳上喜歡穿著細耳草鞋或者反云勾鼻花鞋,整體服飾都帶有明朝服飾的一些元素。
可以說,穿青人是漢族一支的說法更有說服力,穿青人自己也承認祖上是漢族人,但他們仍舊拒絕在民族一欄寫上漢族。
是漢族卻不愿意當漢族人
1955年,費孝通和貴州省民宗委組織在大定、織金、水城、納雍四個縣走訪調查,發現穿青人的文化、語言等不具備獨立民族條件,應該歸為漢族,畢竟他們的祖先也是漢族。
因此穿青人沒有成為56個民族之一,但是他們卻拒絕歸為漢族,認為調查的地方都是邊緣地區,根本就沒有深入穿青人的腹地,所以結論不能服眾。
但他們的反對沒有得到采納,最終國家還是沒有確定他們為獨立的民族,到1985年貴州省民宗委再次提交報告,要求確認穿青人為少數民族的身份。
經過兩年的商討,貴州公安廳和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下發了第36號文件,規定穿青人可以享受少數民族待遇,但是身份證上民族一欄還是不能寫穿青人。
這讓穿青人很不情愿,到2003年公安部再次發文,允許穿青人的身份證上民族一欄寫“穿青人”,這意味著穿青人被官方認可。
但是明明身份證有了歸屬,真正在生活中他們因為身份碰壁的事情并沒有解決。
如果在貴州省內,他們的身份證是沒問題的,但是在省外就不被認可,需要用到身份證的時候往往因為在系統中找不到“穿青人”代碼而用不了。
“不好意思,您的身份證識別不了、“抱歉,身份證上這個民族系統里沒有,不能給您辦理”之類的話,在省外的穿青人聽了無數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4年貴州省民宗委再次啟動調查,探訪穿青人對于族稱認同的意見,詢問:如果要選擇歸入一個民族,你會選什么哪個民族?
在選項中有布依族、彝族、苗族、白族、蒙古族、仡佬族、漢族,最后一項是維持現狀。
總計有20149人接受調查,但選擇改為漢族的僅有241人,選擇維持現狀的有9519人,在街頭隨機采訪的100人里,更是沒有一個選擇歸于漢族的。
明明他們的祖先就是漢族,為何現在卻不愿意承認了呢?
大部分說了真實想法:民族問題關系到學習、事業的待遇,少數民族有優惠,漢族則沒有,這是真真實實關系到人生的大事。
簡單來說,就是想享受少數民族優惠政策,但他們也不愿意歸入其他民族,他們認為自己有屬于自己的語言、文化,理應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平等。
如今他們的人口從1954年的24萬增長到2014年的近百萬,還在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民族,不過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與漢人無異,“老輩子話”也只有老人會說。
其實,在云南鎮雄一帶也有人說自己是穿青人,但如今他們的民族一欄寫著白族,在官方數據上,穿青人已經成了歷史。
參考信息:
澎湃新聞:只占1.2%,穿青人為何不愿改為漢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