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播出當晚,恒益燒鵝線上訪客量、訂單量比平日增加10倍
央視《三餐四季》熱播引爆江門美食熱浪
冬瓜盅的醇厚、金山火蒜的辛辣、古井燒鵝的酥香、新會陳皮的甘冽、恩平簕菜的回甘、杜阮涼瓜的甘而不苦、臺山青蟹的清甜……5月11日晚,大型美食文旅節目《三餐四季》廣東篇在央視播出,讓江門的灶臺煙火升騰為全國觀眾關注的焦點。這座素有“中國僑都”之稱的城市,憑借古井燒鵝、新會陳皮、恩平簕菜、杜阮涼瓜等特色美食,在節目中展現的煙火氣與文化底蘊,迅速俘獲觀眾味蕾。節目效應持續發酵,這些地方美食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及文旅產業全面升溫。從田間到餐桌,從屏幕到現實,江門正以美食為紐帶,探索一條“舌尖帶動腳尖”的文旅融合新路徑,讓世界品味灣區江門的獨特魅力。
撒貝寧和特邀嘉賓陳立、鐘麗緹組成的“尋味團”,深入挖掘江門市獨特的美食文化與豐富的旅游資源。郭永樂 攝
節目效應持續發酵 江門美食借勢出圈
《三餐四季》廣東篇的播出,為江門餐飲行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流量紅利。
古井燒鵝作為江門美食的“金字招牌”,在節目中一亮相便引發廣泛關注。當鏡頭掠過古井鎮天成街的荔枝木烤爐,省級非遺項目(古井燒鵝)代表性傳承人呂日新正以古法烹制這道傳承七百年的南宋宮廷秘味——馬岡鵝在麥芽糖與秘制醬料中浸潤,荔枝木的清香隨著200℃爐火滲入鵝肉肌理,燒制出皮脆肉香的絕妙口感。
“節目播出當晚,我們線上平臺的訪客量、訂單量都比平日增加了10倍。”江門市新會區古井恒益食品有限公司行政人事及電商部經理林家龍告訴記者,顧客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是否是央視在播的燒鵝?”“是否正宗呂日新家的燒鵝?”確認后顧客立即下單。
林家龍透露,節目播出后,恒益燒鵝已在公眾號、視頻號等平臺進行宣傳。線上平臺即將迎來“618”活動,到時將會延續節目帶來的熱度進行宣傳推廣。“《三餐四季》的影響力很大,對于我們江門餐飲業是福音,能讓全國甚至全球朋友認識我們江門的特色美食。”林家龍欣喜地說道。
“恩平簕菜上央視,這個帶刺的簕菜把撒貝寧老師他們給整出了無數個表情包。”5月11日,節目播出當晚,恩平市簕菜文化創意園負責人李勁新便在社交平臺轉發節目片段。這條動態迅速引發關注,視頻轉發、點贊、評論近萬次。網友木易子評論道:“恩平簕菜是我最愛吃的菜品之一,希望家鄉越來越好。”
李勁新表示,節目播出后,線上的流量明顯多了很多,有部分網友還表示要來現場品嘗,線下轉化要遲一點才能看到效果。接下來,簕菜文化創意園將抓住這波流量,重點推介恩平簕菜的特色菜式,比如節目同款的簕菜鯽魚湯、特色茶飲簕菜奶茶,還有簕菜冰粉、簕菜燒餅等創新菜式。另外,他們還計劃深度開發“野外生存體驗營”等研學課程,讓游客親手采摘帶刺簕菜、學習古法炒茶技藝。
除了企業層面的直接受益外,節目還激發了網友對江門美食的極大熱情。社交媒體上,網友們紛紛曬出江門美食打卡照,分享品嘗古井燒鵝、新會陳皮等特色美食的體驗。在旅游平臺上,江門美食線路成為熱門選擇,游客們表示,來江門不僅是為了欣賞美景,更是為了品嘗地道美食。
《三餐四季》廣東篇的播出,讓江門美食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借勢節目熱度,江門正以美食為媒介,向世界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江門借力《三餐四季》 烹制文旅融合“新滋味”
一檔《三餐四季》,讓江門這座“中國僑都”的煙火氣與文化魂跨越屏幕,在舌尖上掀起熱潮。古井燒鵝的脆皮流油、新會陳皮的歲月陳香,不僅勾起了全國觀眾的饞意,更讓江門看到了以美食為媒、以文化為魂,撬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機遇。
江門,這座被嶺南水鄉滋養的城市,手握三張“美食王牌”:
其一,是山海饋贈的物產豐饒。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江門坐擁16個地理標志產品,新會陳皮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區域農業產業品牌影響力指數TOP100”榜單之首。四季流轉的物產構成僑都美食的“基因庫”。
其二,是兼容并蓄的味覺密碼。百年僑鄉史孕育出“僑味”獨特的飲食文化——粵菜的鮮、東南亞的酸辣、西洋的甜點在此交融。外海面細如銀絲的工藝、荷塘魚餅彈嫩多汁的秘訣、古井燒鵝傳承南宋宮廷的技法,非遺技藝與地標食材碰撞出“一鎮一品”的味覺地圖。
其三,是政策賦能的戰略升級。江門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要依托大灣區高端旅游市場,打造僑鄉文化、濱海風情、美食體驗多元旅游體系。當美食成為地方經濟“流量密碼”,江門正以《三餐四季》為支點,撬動農文旅商的深度融合。
江門市商業協會連鎖餐飲專委會秘書長林文聰表示,江門不僅“僑”味濃,還擁有地標性食材與菜品,如新會陳皮、古井燒鵝、臺山黃鱔飯、恩平瀨粉等具有高辨識度,可打造“一鎮一品”美食IP。同時,非遺傳承方面,荷塘魚餅、外海面等傳統技藝,對游客來說具有文化吸引力。
從《三餐四季》的熒屏熱浪到僑都美食的持久芬芳,江門正以美食為筆、文化為墨,在大灣區畫卷上書寫“世界名廚之鄉”的嶄新篇章。當五邑大地的煙火氣遇見灣區市場的消費力,一場關于味覺與情感的雙向奔赴,正在悄然發生。(文/李銀換)
海內外江門鄉親熱議《三餐四季》
勾起了鄉愁記憶 增強了文化認同
《三餐四季》拍攝花絮。
一道僑鄉美食,既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僑胞心中濃烈的鄉愁寄托。5月11日,大型美食文旅季播節目《三餐四季》廣東篇在CCTV—1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節目通過主持人撒貝寧與嘉賓鐘麗緹、陳立組成的“尋味團”,以獨特的視角將江門的美食文化娓娓道來。不少海內外江門鄉親表示,通過觀看節目,勾起了鄉愁記憶,增強了文化認同。
陳立在節目中表示,江門美食是很多人在遙遠的他鄉思念故鄉的味道。北京市東城區僑聯原主席譚菲祖籍開平,看到節目中的美食,那些藏在家鄉街頭巷尾的煙火氣瞬間涌現腦海。“比如端午節的‘駙馬粽’,糯米里裹著瑤柱、咸蛋黃,蒸煮時滿屋飄香。”她熱情邀請大家來開平品嘗美食,去赤坎老街吃豆腐角,去碉樓下的涼茶鋪感受當地風情,深切體會僑鄉人的“根”。
作為委內瑞拉歸僑,北京星月亮馬酒店董事長、祖籍恩平的吳健揚一直致力于推廣江門美食。他在觀看節目后感慨道:“這不僅是一場舌尖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與情感的深度對話。”在他看來,節目對冬瓜盅等美食的生動呈現,宛如一把鑰匙,能讓人們在美食的馥郁醇香中,解碼江門“天時、地利、人和”所蘊含的文化深意,體悟到“一城一味”所承載的厚重底蘊與靈動韻味。這些美食,更如同一座座橋梁,承載著華僑遠渡重洋時的堅韌不拔與揮之不去的濃濃思鄉情結。“作為江門人,我深感驕傲與自豪。”吳健揚說。
據不完全統計,江門市民及海內外華僑華人團體通過CCTV—1央視綜合頻道及央視頻App直播方式,在線收看《三餐四季》廣東篇的峰值人數超過200萬人次。節目播出后,不少海外僑胞的微信群被節目片段“刷屏”。
“作為江門籍海外鄉親,我們喜歡這個節目,更想念家鄉的美食,很多僑胞專門下載了節目在同鄉會的微信群傳播。”新會籍僑胞、巴西崖門同鄉會監事長李長登表示,節目通過美食傳遞的文化密碼勾起許多僑胞的思鄉之情,不少僑胞計劃利用暑假帶年輕一代回鄉品嘗美食,感受家鄉文化的魅力。“希望讓下一代在臺山青蟹的鮮甜、新會陳皮的甘冽中,感受‘家鄉’二字的重量。”李長登說。
這兩天,恩平籍僑胞、委內瑞拉《委國僑報》副社長鄭海燕反復觀看了節目,表示“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收獲”。受節目影響,鄭海燕計劃將冬瓜盅、金山火蒜、古井燒鵝、新會陳皮等特色美食拍攝成系列短視頻,通過海外華文媒體平臺向拉美地區推廣。“委內瑞拉的僑胞也普遍喜歡這類美食節目,我作為海外華文媒體記者,拍攝家鄉美食視頻是我的職責和任務,希望讓世界從‘五邑味道’里讀懂中國。”鄭海燕說。(文/朱磊磊)
江門大灣區旅游直通車開通
“交通+文旅”讓游客盡情感受中國僑都獨特魅力
江門大灣區旅游直通車開通,游客搶先體驗。
5月9日,江門大灣區旅游直通車正式開通,打造“說走就走”的沉浸式“三點三精彩之旅”,以交通為樞紐讓游客盡情感受中國僑都的獨特魅力。
記者了解到,為貫徹落實“引客入江”工作部署,江門發展集團切實履行深耕文旅板塊的使命責任,以旅游專線推動服務全市文旅發展需求,聚焦“交通+文旅”切入點,指導下屬企業江門文旅交通集團創新打造“灣區直通車·精彩江門游”大灣區旅游直通車項目。
據了解,江門發展集團近年來大力推動文旅板塊文化IP開發與城市品牌升級,江門大灣區旅游直通車車身采用江門文旅交通集團自有版權的五邑風物2.0插畫裝飾。插畫圍繞江門各縣(市、區)特色文化,創作提煉五邑地區文化、地域、人文等元素,以扁平化圖案呈現搭配年輕化、潮流化色彩,融合當地建筑與人文景觀,極具江門特色。
“‘灣區直通車·精彩江門游’大灣區旅游直通車的開通,是集團推動‘交通+文旅’融合發展的積極探索,希望通過這趟直通車,吸引更多大灣區游客走進江門,感受江門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美食魅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江門、愛上江門。”江門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專線開通為契機,圍繞“引客入江、留客在江”目標,全面提升江門文旅在大灣區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市民可以點擊“僑都出行”公眾號購票并了解更多信息。(文/圖 張浩洋 張奕維)
從“華僑故道”到“幸福廊道”
臺山大隆洞河入選全國幸福河湖建設名單
大隆洞河上游的大隆洞水庫被譽為“廣東千島湖”。
近日,水利部辦公廳公布了2025年全國幸福河湖建設名單,江門臺山市大隆洞河成功入選,成為廣東省兩條入選河流之一,也是江門唯一入選的河流,標志著這條承載著百年華僑記憶的河流正式邁入生態、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大隆洞河全長62公里,流域面積710平方公里,發源于大隆洞山系婆髻山,流經墩寨、海口埠,蜿蜒注入南海,串聯起臺山南部斗山、端芬、廣海等六鎮,是臺山市的人口聚集地,覆蓋人口27.17萬人。大隆洞河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標準,上游的大隆洞水庫以138座綠島被譽為“廣東千島湖”,下游則是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活鰻出口量占全國80%。
大隆洞河入選全國幸福河湖建設名單,將以“僑韻幸福廊道”的全新定位,成為銘刻城鄉歷史文化的“時光廊道”、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水道”,以及聯結海內外僑胞鄉愁的“精神紐帶”。(文/圖 張浩洋 陳素敏 高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