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早上去樓下取快遞,正撞見王大爺杵著拐杖在小區花壇邊溜達。
“哎呦,上月遛彎摔了胯骨,鄰居都說得養滿一百天才能下地??晌疫@七十天,腿勁兒明顯感覺見長了,真得熬到一百天嗎?”
他扶著拐杖直嘆氣,倒讓我想起個大伙兒常念叨的老話
“傷筋動骨一百天”,這說法到底準不準?
我們以前沒CT沒X光,可老百姓根據經驗總結摸出門道:“三七二十一天筋續,九九八十一日骨合”,加起來差不多一百天。
放現在看,這經驗還真跟醫學對上了——骨骼愈合分三個階段,前前后后確實要三個月左右。
頭一個月叫“搶險救災期”。
骨頭斷了就像橋塌了,周圍血管破了,血“咕嘟咕嘟”往外冒,很快凝成血塊(您看傷處青腫,就是這血塊在皮下)。接著身體派“清潔工”(白細胞、巨噬細胞)來清戰場,把壞死的組織、死骨渣子都掃干凈,再搭起“臨時橋”(纖維結締組織),簡單把斷骨連起來。
這階段大概2-3周,就像給塌橋拉上警戒線,先穩住場面。
第二個月是“搭硬橋”。臨時橋不結實,得換鋼筋水泥 成骨細胞這時候可忙壞了,瘋狂造新骨頭,把之前的纖維組織變成“骨痂”(就像皮膚結痂,但更硬)。
到兩個月左右,這骨痂能把斷骨牢牢連住,您捏著傷處不咋疼了,就是這橋搭硬實了。
第三個月是“精裝修”。骨痂剛開始像亂堆的磚塊,得慢慢敲敲打打塑形。成骨細胞接著造新骨,破骨細胞把多余的骨痂“吃”掉,骨小梁越排越密,最后跟原來的骨頭差不多結實。這一套流程走完,剛好三個來月,跟“一百天”對得嚴絲合縫。
可王大爺的疑問也在理——真人人都得一百天嗎?還真不是。我表姐家娃去年摔斷胳膊,才四周就拆石膏活蹦亂跳了,小孩骨頭長得快 我一朋友糖尿病,腿骨裂養了五個月才好,慢性病拖慢恢復 要是摔的是股骨頸(大腿根那細脖子),血供差,得等三四個月 要是骨折錯位沒對齊,或者傷口感染了,那更得慢慢來。
最關鍵的,“養”不是躺平!好多人骨折后往床上一癱,結果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反而拖慢恢復。
后來我告訴王大爺:剛受傷那幾天,躺床上繃緊放松腿肚子(叫“肌肉等長收縮”),促進血液循環;一個月左右,慢慢活動腳踝、膝蓋(輕抬輕放,別使猛勁);兩個月后,用彈力帶輕輕拉腿練勁兒;三個月后,扶著墻慢慢走,半年就能溜達著買菜了 這樣比干躺著強多啦!
你看 “一百天”是個大概數,具體得看咱自個的情況。王大爺七十天能溜達,說明恢復得好,再堅持鍛煉,保準用不了一百天就能甩了拐杖!
下回再有人說“必須養滿一百天”,你就跟他說:“那得看咱骨頭咋‘蓋房子’,搭得快的恢復的早,搭得慢的加工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