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政府一直鼓吹,“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頻頻煽動臺海緊張局勢,緊盯解放軍的一舉一動,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做出了一個預測。
(日媒預判,解放軍會在2026年發射大規模導彈收臺)
1、攻臺時間表定了?日本預判解放軍動作
此前,美國國防部曾預測中國大陸可能在2027年統一臺灣,而現在,一些分析人士則認為這一時間表可能會被提前至2026年。
如果大陸決意在2026年對臺灣采取行動,很可能會采用以往歷練的戰法:先發制人,迅速果斷,導彈和網絡攻擊的聯合出擊,屆時臺灣的防御系統將瞬間瓦解,整個島嶼消息閉塞,與外界的聯系幾乎中斷。
不僅如此,美國和日本也很難插手干預。
到那時候,美日不得不面對雙重戰線的壓力。第七艦隊、第十一航空母艦以及駐日美軍基地,無一不是潛在的打擊目標。
(駐日美軍或將變成“活靶子”,面臨雙線作戰壓力)
據報告分析,對日本沖繩與青森的美軍基地進行攻擊,將有效削弱美軍的戰力投射能力,給中美對峙增添不少不確定性。這種情形下,美國和日本如果介入臺海戰局,將陷入解放軍的“火力陷阱”。
消息一出,島內氛圍也變得緊張兮兮。
2、一套組合打法,已經埋伏臺海
臺退將栗正杰表示,解放軍還有可能采用“圍點打援”的戰術,比如臺灣南方的巴士海峽東側部署兵力,牢牢抓住這個關鍵位置,就像下棋時將對手車馬攔截在項下。當美日力量來援時,解放軍便早已在暗處埋伏,待對手進入自己設置的火力網,再傾盡全力,將其予以殲滅。
在今年的“海峽雷霆-2025A”軍演中,山東艦作為航母編隊的核心,被部署在一種明確的戰術位置上,似乎就是在為這一策略做實戰預演。
(解放軍或采取“圍點打援”的戰術,在巴士海峽部署艦隊埋伏)
正因如此,栗正杰的分析中強調這種戰術背后的大棋局——“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該策略就是通過制造高風險的作戰環境,防止外部勢力,尤其是美日聯軍在臺海沖突中插手干預。
如此一來,臺當局的心理防線將可能比實體防線更快崩潰。而一旦美日聯軍因擔憂自身損失而選擇觀望,那么解放軍將擁有極大的戰略空間,不必通過全面戰爭的方式實現統一的目標。
正如孫子兵法所言,“不戰而屈人之兵”,大陸可以選擇在適當的時候宣布“完成統一”,避免一場不必要的全面沖突,同時收獲一個完整且可治理的臺灣。
3、美國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賺錢”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勝算渺茫,美國也不會輕易放棄打“臺灣牌”,至少現在是這樣。
近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倡導臺灣提升自己的防御能力,通過“自主防衛”來增加大陸攻臺的成本。
(魯比奧提議臺當局提升防御,實則為了兜售美國軍火)
然而,這種說辭更像是一種冠冕堂皇的軍火推銷話術,實質是希望通過刺激臺灣的危機感,來打開自家軍火庫的大門,也許可以吹吹灰塵順便清理出些積壓庫存。
不少臺灣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美國新一輪軍售計劃的標準化套路,恐怕接下來臺灣將不得不選購更多美方推薦的“先進裝備”,盡管這些裝備的性能和交付情況常常被人詬病。
實際上,美國對臺出售的許多裝備長期存在質量問題和交付延遲。臺曾曝出采購的許多物資,比如防彈衣發霉、訓練彈頭缺失,甚至某些洲際武器還被島內輿論調侃為“美國軍火商的垃圾處理站”。
所以,對美方來說,臺海大戰的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煽動戰事對解放軍形成消耗,讓自己賺個“戰爭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