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易萬軍
今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創新推行“綜治+政務”一體化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庫爾班大叔”金牌調解室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于田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基層治理與群眾工作緊密結合,在縣、鄉、村設立“庫爾班大叔調解室”,吸納退休干部、鄉賢及各部門精英骨干組建專業化調解團隊,以“三熱愛”調解策略和“六步調解法”為準則,有效化解基層矛盾。
于田縣綜治中心創新打造“三庫”(人才庫、視頻庫、案例庫),推行“調解+N”的調解方法,將調解與普法宣傳、心理疏導、民生幫扶相融合,從源頭上化解矛盾、凝聚人心。
“庫爾班大叔調解室”持續發揚“坎土曼作風”,不怕困難,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2025年以來,調解隊伍深入牧場、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覆蓋群眾2.5萬余人次,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2016年5月,買某某因家里有急事向劉某某借款5000元,承諾一個月歸還,到期后買某某辯稱暫時無力償還,劉某某催債時言辭激烈,雙方多次發生爭吵。
于田縣綜治中心受理此糾紛案件后,及時協調金牌調解員阿依古麗·加帕爾與律師艾合買提江·阿布都艾尼、調解員艾麗皮熱·買提尼牙孜共同組成調解小組,運用“庫爾班大叔”人民調解“六步法”,詳細傾聽雙方當事人的訴求。
調解小組為將事實真相“查”清楚,走訪村委會、村民及買某某的家人,核實事實、理清脈絡,確認這筆借款屬實,但買某某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目前確實無力還款。
調解員講述了庫爾班大叔的故事,以熱情友善的溝通方式拉近距離,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用“苞谷馕語言”擺事實、講道理,向雙方闡明借款合同的法律規定,以及不履行還款義務將要承擔的法律后果。經過調解員耐心細致的調解,雙方情緒逐漸緩和,態度有所轉變。
同時,調解員邀請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用維吾爾族諺語“金錢如流水,友誼如磐石”勸說雙方。買某某低頭認錯:“我沒及時解釋,讓他誤會了。”最終,雙方簽訂了調解協議書,商定分期還款。
于田縣建立綜治中心與政務服務中心“雙心聯動”機制,通過組織重構、流程再造、數據共享,實現矛盾糾紛化解與政務服務效能“雙提升”。成立聯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創建“1+1+N”聯合辦公模式,依托綜治指揮調度平臺與政務服務平臺,聯動多部門構建“三級閉環”處置體系。通過線上12345熱線、“平安E家”小程序與線下網格化排查雙軌并行,建立“排查——受理——處置——反饋”全鏈條機制。2025年以來化解矛盾718件,化解率達98.4%。
同時,于田縣綜治中心建立“綜治中心+公安+信訪+網信+網格”協同模式,為群眾提供公共事項代辦、協辦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切實解決轄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于田縣綜治中心設立涉企糾紛“綠色通道”,整合調解、仲裁、訴訟服務,實現“一站式受理、全流程加速”。2025年以來辦結涉企糾紛218件,辦結率99%。綜治中心內設法律援助中心與勞動仲裁窗口,為農民工等群體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幫助化解勞動爭議、欠薪糾紛。政務服務“一窗通辦”助力2000余件涉企業務高效辦結,帶動玫瑰花種植、生態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有力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