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太空迷們注意啦!中國空間站又整新活了!神舟二十號乘組這次出艙可不一般,不僅完成了8小時高難度太空作業,還搞了個換門出艙的大動作,直接把中國航天的操作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
央視新聞報道: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5年5月22日16時49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二十號乘組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密切協同,在地面科研人員配合支持下,航天員從核心艙節點艙出艙,將前期已通過貨物氣閘艙出艙并利用機械臂轉移至中轉位置的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至預定位置,同時開展了艙外設備設施巡檢及處置等任務。
出艙航天員陳冬、陳中瑞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以來,航天員首次通過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航天員出艙與貨物出艙任務首次關聯耦合實施,航天員陳冬時隔兩年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員陳中瑞首次執行出艙任務。
太空換門,從“側門”到“正門”的華麗轉身。
還記得以前航天員出艙都走哪嗎?沒錯,是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這里是專門用來進出太空的門。但這次神舟二十號的航天員們不走尋常路,直接從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這個位置相當于空間站的中央樞紐出艙了!
為啥要換門?這就跟家里裝修一個道理,多開個門更方便。如果把天宮空間站,比做是一座太空別墅,那別墅就不能只有一個出入口了,對不?這樣就更好理解為啥有原來的門不用,要別出心裁地開辟新門了。
新門的位置更核心,因為節點艙連著各個艙段,干活更順手。這個位置在未來會更有利,為啥呢,因為空間站在現有的基礎上是要擴建的,等到擴建到六艙時,現在這個位置就更有用了。
說白了點,這個位置就是個十字路口,是連接各艙室的中樞,而放棄原來的問天實驗艙中的氣閘艙,而采用在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出艙,也是為未來長期考慮的。
那么,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杰都在這次出艙種,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就是安裝太空防護盾。神二十乘組提前把運到“中轉站”的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到位,這就相當于給空間站裝了層“防彈玻璃”,然后順便把艙外設備都巡檢了一遍。在這個過程中,最令人驚艷的,就是這套“貨到人到”的新流程。
這也就是官方新聞通稿中提到的“關聯耦合”。啥意思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以前貨物出艙和航天員出艙是兩件分開干的事情,這次則是把兩件事串到一起了。
打個比方吧,就像搬家時先用“機械臂”把家具運到門口,裝修隊來了直接安裝,省去了來回搬運的功夫。這么一來,效率直接翻倍。
太空生活月報:航天員都在忙啥?
這一個月來,三位航天員經歷了比公司換崗復雜100倍的和神十九乘組的工作交接,然后就馬不停蹄地搞科研養渦蟲,研究在太空的再生能力,這個實驗的目的性很強,就是為了驗證未來長期太空駐留的一個必要環節。
當然,登月也是重頭戲,所以在實驗中也有固體培養樣品的采集和上行的細胞實驗單元轉運至人系統研究機柜醫學樣品制備裝置中培養的環節。
除此外,還需要苦練技能:包括太空急救訓練,要知道在失重環境下包扎傷口可太難了。壓力應急演練,比如模擬艙門漏氣的應急處置等等。
看著中國航天一步步突破,真是讓人熱血沸騰!從跟跑到并跑,現在已經開始領跑了。讓我們為這些勇敢的太空探索者點贊!下次出艙,說不定就能看到更驚艷的操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