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消息,原石油工業部部長王濤,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5月22日19點2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王濤1931年11月出生。1950年,他擔任哈爾濱工農速成中學黨總支部干事。此后,他先后在東北工學院、長春地質學院深造,1954年赴蘇聯,于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礦業學院和莫斯科石油學院地質勘探系求學,并獲得副博士學位。
留學歸國后,王濤從北京石油科學研究院實習員起步,逐步成長為大港油田副總指揮、遼河石油勘探局副局長等核心崗位的負責人。
1985年6月,王濤出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當時,中國東部油氣資源接替緊張,王濤于是提出“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等中國石油工業“三大戰略”,親自決策并組織以塔里木盆地為重點的西部石油會戰,為我國石油資源版圖的拓展奠定基礎。
1985年,王濤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并撰寫20余篇學術論文及兩部專著,系統闡述找油理論與勘探開發部署。
1988年石油工業部撤銷后,王濤繼續在石化、油氣領域擔任要職,先后執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并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任職。
在國際上,王濤于1994年和1997年連續當選世界石油大會副主席,獲俄羅斯古勃金石油科技大學榮譽博士稱號及俄羅斯自然科學獎章。
王濤心系石油人才培養,2009年6月,他在北京中國石油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王濤英才獎學金”,以個人積蓄激勵青年學子投身能源事業。任職期間,他曾多次深入高校指導教學工作。
石油工業部成立于1955年7月,首任部長為李聚奎。此后,石油工業部經歷了一系列變革,1970年6月22日,與煤炭工業部、化學工業部合并,組成燃料化學工業部;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撤銷石油化學工業部,重新設立石油工業部。
1988年6月,國務院機構改革,石油工業部撤銷,其政府職能移交能源部,并在原石油工業部的基礎上組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
我國的石油工業部共歷任6位部長,分別是:李聚奎、余秋里、康世恩、宋振明、唐克、王濤。王濤是石油工業部最后一任部長。
王濤生平:
1950年任哈爾濱工農速成中學黨總支部干事。
1952年在東北工學院干部補習班學習,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勘探系學習。
1953年在北京俄文專修學校留蘇預備班學習。
1954年在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礦業學院(現烏拉爾國立礦業大學)學習,畢業后赴莫斯科石油學院(現俄羅斯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地質勘探系攻讀研究生,獲副博士學位。
1963年任北京石油科學研究院勘探室、大慶油田開發研究院實習員,北京石油科學研究院勘探室主任、院副總地質師。
1965年任大港油田副總指揮兼總地質師。
1970年任遼河石油勘探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兼總地質師。
1979年任南海石油勘探指揮部珠江口籌建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兼臨時黨委書記。
1983年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東部石油公司總經理。
1985年6月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8年任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總經理、臨時黨委書記。
1989年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1996年12月-1998年3月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級顧問。第9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共第12屆(85年9月增選)-14屆中央委員。南京大學、石油大學、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石油大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任。
王濤英才獎學金
2008年,王濤教授牽頭成立“王濤英才獎學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各捐資300萬元,山東省中國石油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100萬元,共同設立該獎學金項目。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具有“爭雄、爭氣、爭光”精神的創新型杰出人才。至今已評選16屆,共覆蓋9所石油高校、1所科研院所。“王濤英才獎學金”已成為石油高等教育領域優秀的品牌項目,對傳承石油精神、傳播石油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