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南地區某地級市轄區的一所鄉鎮初級中學里,一場關乎學生“吃飯大事”的腐敗風波悄然上演,讓眾多正處發育期的初中生長期面臨吃不飽、吃不好的困境。這起由《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群峰深入調查揭露的“校園餐”腐敗案件,背后細節令人觸目驚心。
一、學生的無聲“吶喊”
當區紀委監委辦案人員走進該校副校長黃凱華(化名)的辦公室時,在抽屜里發現了約20封學生手寫的“投訴信”。這些信件沒有署名,落款多為“一群沒吃飽的學生” 。“我們還在發育期,經常吃不飽,有時候晚上還會餓醒”“建議飯堂換點飯菜,一點都不好吃”,字里行間滿是孩子們對現狀的無奈與渴望。這些信件本是學生們放進校長信箱,時任校長練金峰(化名)看完后轉給黃凱華的,可黃凱華卻將其隨意塞進抽屜,再未理會。直到當地紀委監委查辦“校園餐”案件,這些被忽視的“吶喊”才終于被聽見。
這所擁有近70年校史的鄉鎮初級中學,周邊群山環繞,有在校生一千余名。然而,就在這樣一個本應守護學生成長的校園里,卻藏著令人憤怒的腐敗問題,多人因“校園餐”腐敗被查。
二、“7元餐費套取2元多”的利益鏈條
該校“校園餐”問題因巡察暴露。2024年5月,全國開展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同月,該區區委巡察辦進駐學校。某天早上6點多,巡察人員對飯堂供應商當天配送的食材突擊檢查,發現送貨單與實際交付食材數量嚴重不符。送貨單顯示金額約6000元,經稱重核算,實際價格僅4500元左右。例如,送貨單標注配送豬肉60斤,實際稱重卻只有三四十斤,僅這一天就虛增約1500元。
線索移交后,區紀委監委展開調查。通過大數據發現,時任飯堂負責人張云寶(化名)與涉案供應商實際控制人竟是堂兄弟關系,這成為案件突破口。張云寶迫于壓力主動投案,并交代了與黃凱華、練金峰及堂弟的涉案情況。
經查,練金峰涉及“校園餐”腐敗始于2013年3月,至2024年6月案發,作案長達11年。2013年1月張云寶擔任飯堂負責人,兩個月后便開始在“校園餐”上做手腳。當時該區未要求學校對食材供應商走招投標流程,張云寶自行采購食材,與部分供應商勾結套取學生餐費。起初,練金峰、黃凱華、張云寶三人約定按8.5:0.75:0.75的比例分配套取的餐費,每月合計數百元。2016年,隨著住校生增加、餐費提高,分配方式改變,張云寶每月隨機給練金峰和黃凱華分錢。2019年,學校決定與特定供應商合作,張云寶仍獨攬食材采購、驗收等大權。疫情后,住宿生增多,張云寶可操控的餐費更多,分給練金峰和黃凱華的錢少則每月一兩千元,多則五六千元,自己獲利有時上萬元。
他們的套取手段主要是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經分析測算,該校學生平均每天食用大米約1.3斤,而正常應是0.6斤,僅大米一項就虛增一倍多。此外,還將每斤10多元的低品質雞肉送貨單做成每斤30元的高品質雞肉送貨單,讓學生吃“質劣價高”的食物。平均7元的午餐或晚餐費,他們竟能套取2元多。
三、涉案人員的結局與連鎖反應
2024年,涉案人員陸續被處理。張云寶和黃凱華因貪污罪,分別獲刑1年3個月、1年,二人認罪認罰未上訴。練金峰除“校園餐”問題外,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目前仍在查辦中。涉事供應商也被查處,公司已停止實際經營,但張云寶堂弟還涉及當地其他學校飯堂問題,辦案人員正在深挖。
2024年11月6日,區教育局召開現場警示教育會,通報該中學“校園餐”問題,120余人參會。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嚴厲斥責涉及“校園餐”問題的教育工作者,并表示主動如實交代問題且退贓可從輕處理。會議結束一周內,全區20余名教育工作者(含校長、副校長、飯堂負責人等)主動投案,均涉及“校園餐”問題 。截至目前,全區共查出30余名涉及“校園餐”問題的教育工作者,涉案金額200多萬元,他們多采用缺斤少兩、以次充好手段。除張云寶等3人外,其余人員因主動交代、積極退贓,受到嚴重警告、降職等不同程度處分。
四、整治“校園餐”的多措并舉
為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該區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
(一)“陽光食堂”智慧平臺監管
構建“陽光食堂”智慧平臺,在一所小學試點運行,旨在打造“源可溯、量可視、質可控、用可統、責可究”的監管體系。平臺運行時,學校飯堂食材品類、單價、采購數量等信息,通過電子屏幕清晰呈現。規定供應商必須在智慧平臺采購,每日上傳肉類檢驗報告和蔬果快檢報告公示,信息同步推送至審計、市場監管等多部門接受監督。采購流程上,學校工作人員根據菜譜創建采購單,經分管領導審批,審批有誤需教育局“一把手”簽字修改。食材驗收由2名教職工、廚工和供應商三方聯合進行,使用“智慧秤”確保稱重準確且數據實時上傳。食材入庫、廚工操作全程監控,刷臉認證記錄出入情況。飯菜上桌后,平臺還顯示消費總額和明細,建立膳食經費風險預警機制。全區19所設有食堂的公立學校將在2025年5月統一完成智慧平臺部署。
(二)多部門聯合監督
區教育局牽頭組織發改、財政、市場監管等多部門成立“學生餐”專項整治工作監督專班,解決此前部門間監管不到位、配合不足的問題。
(三)師生同餐同價
取消區內中小學教職工食堂或教師專窗,實行師生、廚工同餐同菜同價,確保“同樣的飯菜、同樣的質量、同樣的價格”。
(四)餐費調整與透明化
該區“校園餐”價格整體下降,以涉事中學為例,2024年下半年午餐晚餐由7元降至6元,還新增3元夜宵。學校每月在取餐區公示欄公示飯堂收支明細,涵蓋食材采購、設備維護等各項支出及餐費收入,讓“校園餐”不再神秘。2024年12月,該中學結余的3.1萬余元餐費退還給學生,這是該校首次出現“校園餐”退費情況。
如今,在多方努力下,該校學生的用餐情況得到極大改善。飯菜量大價低、豐盛可口,晚自修后還有實惠夜宵。但對于該區3.6萬名師生的“校園餐”問題,相關部門仍將持續關注,“校園餐”專項整治工作也將繼續深入推進,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吃上放心、營養的飯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