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最近出了一件大事,美國政府在5月22日突然宣布,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這消息一出來,全球教育界都震驚了。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給哈佛大學寫了封信,說直接撤銷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這就意味著,在2025 - 2026學年,哈佛不能再招那些持F類或J類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學生了。而且,現在已經在校的持這兩類身份的學生,也得轉學,不然就沒法保住自己的非移民身份,這可太坑人了。
哈佛這邊肯定不干啊,馬上回應說美國政府這個阻止他們招收國際學生的舉動是“違法”的。大家都知道,哈佛一直以多元化的學術環境和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出名,國際學生和學者來自140多個國家呢,給學校帶來了好多不一樣的文化,也為學術研究注入了新活力,是學校學術生態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哈佛當然要全力維持招收國際學生和學者的能力。
那美國政府為啥要這么干呢?其實這背后的矛盾早就有了。今年4月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就想用凍結聯邦經費這招,要挾包括哈佛在內的多所高校進行“整改”,要求哈佛對管理結構、招聘及招生政策來個大改革。但哈佛沒服軟,直接拒絕了。美國政府馬上就宣布凍結哈佛大約22.6億美元的聯邦經費 ,想逼哈佛低頭。
可事情還沒完,4月18日,美國政府又要求哈佛提供過去十年來的外國資金及部分外國關系的記錄,很明顯就是在進一步施壓。這次暫停招收國際學生資格,很可能就是矛盾激化后的結果。從政治層面來看,特朗普就任總統后,對高校內部事務的干預變強了,想通過掌控高校管理和招生政策,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哈佛拒絕改革要求,觸動了政府權威,就被當成了殺雞儆猴的對象。
而且,在巴以沖突背景下,美國多地高校去年有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特朗普政府就借著根除反猶主義這個理由,對頂尖高校施壓,要求調整政策,廢除向少數族裔傾斜的招生政策。哈佛可能被政府覺得沒達到要求,就成了整治目標。美國政府想通過這事,表明自己在反猶主義等問題上的強硬,同時也加強對高校言論和行為的管控 。
這件事的影響可不小。在教育領域,破壞了哈佛的國際化教育生態,阻礙了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國際學生不能去哈佛上學,自己學業受影響,哈佛也沒了多元文化碰撞帶來的創新動力,可能會影響它在全球學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從社會層面看,加劇了美國社會在教育、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分歧。支持哈佛的人覺得政府干涉學術自由和大學自治;支持政府的人覺得哈佛就該遵守要求,維護社會秩序和安全。這觀念一碰撞,美國社會可能更不穩定了。在國際上,嚴重損害了美國高等教育的聲譽和競爭力。國際學生和家長對美國高校安全性和穩定性產生懷疑,可能就會選擇去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的高校留學,對美國高等教育產業和相關經濟、文化交流都有負面影響。
現在哈佛和美國政府還僵持著,哈佛說要走法律途徑維護權益,美國政府還沒進一步表態。這事兒最后到底會怎么發展,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