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郵票發布儀式暨文創主題展”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這也是聯合國郵政首次為單個博物館發行郵票。“故宮建院百年”特別事件郵票版張,整版10枚以“花卉”為主題。靈感來源,正是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和建筑上的經典紋飾,傳遞著“文明之花處處綻放”的美好愿景。
“五行令”和“攻守占”,分別記述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被稱為戰國時中國人的生存指南。作為國寶級文物“子彈庫帛書”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它們流失美國79載,終于回到祖國。“子彈庫帛書”分三卷,字數超過900字,是我國發現的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于中國古文字、古文獻、學術史、思想史研究都是不可忽視的源頭,價值巨大、無可替代。國家文物局表示,將繼續推動子彈庫帛書第一卷“四時令”早日回歸。
三年多前,一場洪水讓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群顯露在世人面前,考古發現引發高度關注。現在,遺址群入選“2024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再度迎來高光時刻。考古學家從數萬年前的地層里,發現了什么?從“菜籃子”到“工具箱”,他們如何打開這部舊石器時代的“百科全書”?答案,要到《考古紀》里找。
洛陽白馬寺內傳說有唐代名臣狄仁杰的墓,近日,寺內墓葬被掛牌明確為狄仁杰墓。本期《文博熱搜榜》關注白馬寺掛牌“狄仁杰墓”的千年之爭。梳理史料可知,狄仁杰病逝于公元700年,《舊唐書》僅記載其“歸葬于魏州”,在今天的河北省。北宋時期,狄仁杰與白馬寺住持薛懷義同獲“梁國公”封號,因此不排除因封號混淆而誤認墓主的可能。有文史學者表示,狄仁杰生前一直反對武則天崇佛,與白馬寺的佛教背景不符,且其家族墓葬多在邙山。對此,洛陽市文物局表態“允許合理論爭”。
看看新聞記者: 王濤峰 王崢 任彬源 孟雷 陳伊秋 李昀澤
編輯: 嚴相莉 陳昱卉
責編: 嚴相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