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昨天下酒/素材,伊河生活/整理,故事情節合理虛構】
2003年9月的一天,我和6位戰友結伴回到老部隊,哨兵不讓進,恰好遇見團長外
出,他看到我們后,不僅請我們進了老營區,而且后面的事情很難忘。
1979年12月,我參軍到豫西秦趙會盟旁邊的部隊當了一名戰士,會盟臺距離我們連也就一百來米。
我們這個部隊每一個連隊門口,都掛著不同榮譽的牌子,來到這樣的英雄部隊當兵,每天都被先輩軍人赴湯蹈火、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鼓舞著。
我入伍前曾跟著大隊民兵訓練過一次,下到老兵連隊后,拼刺刀訓練還是讓我大開眼界,這才意識到自己以前的民兵訓練太“小兒科”了,我卯足了勁訓練,很快就成為同批兵的佼佼者。
到了第三年的時候,我已經是連隊標兵班-----一班的班長,我們班連著兩年評為團里的先進班。
沒想到這一年的9月,一排長調到團機關當參謀,排長崗位空缺,于是連隊就讓我代理一排長。
而在這一年,我們班四川籍戰士張濤脫穎而出。
張濤1981年入伍,之所以對他印象深刻,起因在于他到部隊以后的一場打架。
1982年3月,連隊在營區南面的澗河邊進行戰術訓練,由于他是剛下連的新同志,戰術動作不到位,我們班一個安徽老兵王二龍,看到他訓練怕摔跤、動作慢而且沒有力量,就帶著諷刺的意味說道:“你這熊個樣子,是怕踩死螞蟻嗎?”
當時,和張濤一起入伍的四川兵有七、八個,王二龍的俏皮話蔑視意味明顯,張濤聽后面上掛不住,就三步并做兩步竄到王二龍面前:“你有本事再說一遍”。誰知道王二龍早就看張濤這個新兵不順眼,二話不說,胳膊一揮就把張濤劃了個趔趄,于是他們二人就撕打起來。
當時,我正和連長在說話,這邊打起來馬上就有人向連長報告。訓練強度這么大,連長正在為訓練上不去發愁,我們班的戰士卻打了起來,這不是添亂嘛……
等我回到班里的時候,他們二人已經被戰士們拉開了,但二人彼此都不服氣。
我命令兩邊的戰士放手:讓他們接著打,我們都看看你們誰能打贏!我這話一出口,不僅兩邊的戰士,包括打架這兩位都愣住了,眾目睽睽下,他們哪好意思再打架。
我說:既然不想打,都回去訓練!聽到我嚴厲的聲音,他們兩個迅速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事后,我首先找到王二龍,問清原由后,批評他不像一個老兵,有臉和新兵打
架,傳出去落個欺負新兵的名聲人,你就滿意了,聽到我這樣說,王二龍頓時蔫了。他沒想到我會這樣處理問題。
隨后,我把張濤叫到身邊,我并沒有聽匯報事情的原委,我已經從其他戰士那里了解事情的經過。我對張濤說,你是一個新兵,按常規,一個新同志一般是不會主動動手和老兵打架的,起因和責任不在你。
聽到我這樣說,張濤用感激的眼神看著我。
但是,我隨后的話卻令張濤臉紅著說不出話。我說,你到我們連、我們班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連隊是個啥樣的連隊,想必你也耳聞目睹差不多了,這支部隊是產生英雄的地方,而不是狗熊,既然成了我們標兵班的戰士,就必須和其他戰士一樣,無論干什么都嗷嗷叫,像個男子漢。
張濤是家里的老小,上面三個都是姐姐,他們家就他一個兒子,他想當兵,費了好大的勁才到的部隊。
我對他說,你是主動要求來當兵的,而且還到了我們這個英雄的部隊,那就要像咱們連的英雄們那樣,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旺盛的斗志,而不是小綿羊,你必須從你們家的特殊環境走出來,像別的戰士一樣,行如風,站如松,訓練能夠撲下身子,不怕苦,不怕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不被人小看……
張濤聽進去了。
從此訓練的時候,我特別留意張濤,有時候還做他的陪練,在我的督促和鼓勵下,張濤進步很快,胳膊上的肌肉也有了,干什么都有勁。
1983年,張濤作為連隊的訓練尖子、副班長,被推薦參加軍校招生考試,后來,在軍校前的軍事專業考核時,我抽簽成了他竟的主考官,后來他在文化課的考試上也取得了較好成績,被南京一所軍校錄取。
張濤8月底到軍校報到那天,我特意騎著自行車把他送到縣城的火車站,這一年的11月,我退伍回到了家鄉,從此,我和張濤的聯系中斷了。
退伍回到家鄉后,被推選為民兵連的副連長,不到半年,因為我軍事素質過硬成為連長,隨后被鄉武裝部盯上,凡是縣里組織民兵訓練,都交給我全權負責。
由于我在大隊和鄉里多少有點名氣,后來在村民選舉時當選為副村長,帶領村民勤勞致富。
后來,我當了十多年的村長,多方聯系修好了村里的道路,電力線路又重新架
設,還協調電業局上了臺大功率的變壓器,我計劃著開辦村辦企業……
在上級的支持下,我把周圍幾個熟悉的退伍戰友召集過來,在村辦糧油加工廠分別擔任不同的崗位,有的管進原材料,有的負責聯系外銷,村集體漸漸由原本的年收入不到五千元,一下子漲到十萬余元……
村里有錢了,我們建起了村文化廣場,逢年過節,還請來戲劇班子唱大戲……
雖然農村生活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我們幾個戰友坐在一起,總會想起部隊的事情。
2003年9月,我們一行6人開著廠里的汽車,回到老部隊。
到了老部隊門口,無論我們怎么解釋,大門口的哨兵就是不讓我們進營區。
正在這時,一輛軍用吉普車駛出營區大門,我們連忙往旁邊躲讓。
突然,軍車停下,車上下來一名軍官,隨后又下來兩個人,他們向我們走來。
“請問你是趙久良班長嗎?”軍官向我問道,我仔細一看,啊,眼前這個人竟然是我當班長時的戰士張濤快走幾步來到面前,上下仔細打量著我,熱情地擁抱著,激動地說道:“老班長,這些年沒見,太想你了……”
他和其他幾位戰友一一握手,隨后對身后幾位軍官說:走,把老班長們請到營房里!
到了團部會議室后,戰士已經給我們準備好茶水,團長一一問了我們幾位戰友原
來所在的營連單位,吩咐一名年輕的干部出去打電話。
不一會兒,幾名營連干部跑步趕到,團長對軍官們說,把你們營、連的老戰友請回去,熱情接待,可以請他們講講部隊的光榮傳統!
同來的4名老戰友分別被他們的營連領導接走了,會議室里只剩下我和一起來的同連另一位退伍老兵,他和張濤也比較熟悉。
張團長親自陪同我們,參觀了營區和原來的老連隊,所到之處早已物是人非,但看到老連隊的營房,我們心里仍然掩飾不住一陣激動……
當晚,團長、副團長、參謀長等幾位在家的團領導和3名機關干部,陪著我們兩個老兵吃飯,態度十分熱情。
第二天,副團長陪我們到附近的訓練場參觀,當年,我們在這里灑下太多汗水,如今訓練場已變得更規范。
同來的幾位退伍老戰友私底下和我說,咱們還是早點走吧,張團長他們這樣陪同和接待我們,實在受不了,況且也影響部隊工作。
因此第三天一大早,我們幾個離開了部隊,回來的車上,大家對部隊同志的熱情接待贊不絕口,說沒想到張團長這樣重視戰友情誼。
后來,我和張濤一直保持著聯系,我們理解部隊上的同志不容易,總打擾人家也不好,之后,到了第四年的時候,張濤轉業離開了部隊,我們再也沒有回過老部隊。
不過,我和張濤的電話聯系一直沒斷,他轉業后出差路過我們這,我叫上一幫戰友熱情回請了他,有時,我還給他寄上一些我們這兒的特產……
戰友情經過了歲月的考驗,像一壺陳年老酒,愈久彌香。
【素材來源于提供者。根據真實事件和人物采寫,部分情節合理虛構,主人公化名,圖片源自網絡,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