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那么大家可能會對那場戰爭有個大致類似的印象,那就是蘇德戰爭不但規模宏大,順帶著戰利品也是堆積如山。
那么不知道有人好奇過沒有,在當時那些堆積如山的戰利品當中,交戰雙方的士兵們會挑選哪些東西作為自己的戰利品呢?
提到蘇聯軍隊士兵和德三軍隊士兵在那場戰爭當中可能會選中的戰利品,那么毋須諱言,雙方士兵選中的可肯定是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價值東西。
而對當時士兵們來說,哪些東西會有價值呢,那么在戰爭當中,士兵能夠繳獲到對方的武器不單是莫大的榮耀,同時也有現實需要,因為那些戰利品可能會那些士兵手中本國制式武器的不足,所以本文下面的內容也就會從交戰雙方士兵會選中的武器說起,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坦克、信自行火炮裝甲車、火炮之類的武器不是一個人能夠搬走和使用的,所以本文重點將會主要集中在輕武器之類的東西上,至于說那些大件的技術兵器和其他方面的東西由于不是本文講述的重點,所以本文也會盡量略過或者稍微談一下。
當戰爭開始的時候,德三士兵手中的武器通常來說要比蘇軍士兵手中的同類型武器要好的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盡管在戰爭初期德三軍隊曾經占盡優勢,但總的來說當時德三士兵沒有太大興趣去收集對方士兵留下的武器。
但是,當戰爭持續了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以后,隨著雙方對射的時間越來越長,所以德三士兵很快發現并開始收集他們對手手中那些性能不凡的武器,例如莫辛納甘狙擊步槍、潑潑沙沖鋒槍、托卡列夫自動步槍都屬此類。
坦率的說,盡管托卡列夫自動步槍需要經常的維護保養,否則就會影響正常使用,但使用這種武器的德三士兵似乎很少抱怨這方面的情況。
而當戰爭進行到莫斯科附近,以及時間拖延到冬季以后,由于寒冷,所以德三軍隊士兵的興趣很快轉移到蘇聯士兵的防防寒衣物上面,為了給自己取暖,當時德三士兵不但從被俘的蘇軍士兵身上奪取防寒衣物,他們甚至連蘇聯平民身上的類似東西也不放過。
和德三士兵喜歡蘇聯潑潑沙沖鋒槍的情況類似,蘇軍士兵也喜歡收集對手的MP-40沖鋒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并不是說MP-40對情況有多好,而是因為有個時期和個別情況下蘇軍缺乏足夠的自動武器。
另外,盧格手槍和毛瑟自動手槍都在蘇軍士兵的收集清單上面。
由于蘇聯軍事工業從來沒有為蘇軍提供過反坦克火箭筒之類的裝備,所以蘇軍士兵也很喜歡大量的囤積這種武器以備不時之需,到了戰爭的中后期,每個蘇軍步兵師日常儲備的德三反坦克火箭筒數量已經達到了4000枚左右。
對于射速更快的德三機槍,由于這種武器使用的彈藥蘇軍不能充裕的供應,所以蘇軍士兵對他們興趣也不大。
至于說德三士兵的毛瑟栓動步槍和后來的STG-44突擊步槍,蘇軍士兵對它們的態度只能算是一般,談不有多喜歡,不過考慮到當時蘇聯軍隊收集了超過200萬支德三步槍,那么很明顯,蘇軍士兵只是單純出于收集戰利品的原因會撿取它們。
如果說蘇軍士兵收集德三士兵留下來的軍事裝備很大程度上是有留下了使用的因素,那么對于蘇軍士兵收集對方士兵的鋼盔來說蘇軍士兵收集這種東西的動機就要直接的多,因為蘇聯“戰利品委員會”曾經規定,收集到一定德三鋼盔獎勵3盧布。
是的,3盧布現在看起來并不多,但要知道,當時蘇軍士兵的月薪僅有17盧布(這是基本工資,不算那個士兵在戰斗中因為擊毀對方技術裝備而會受到的現金獎勵),也就是說當時的蘇軍士兵只要收集到6頂鋼盔,就能夠讓自己的月薪翻一翻,這可比冒險去消滅德三軍隊技術裝備獲得獎金要安全的多。
而在戰爭后期也曾經出現過徳三士兵收集蘇軍鋼盔的情況,這里邊的原因除了戰爭后期德三軍隊裝備供應不足導致德三士兵不得不使用戰利品以外,當時德三的軍用足裝備質量在不斷收縮水是另一個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