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政黨通過政變和武力奪權的方式成功奪取了沙俄中央的控制權,列寧為了和之前的沙俄帝國主義國家作區分,發布公告蘇俄將不會繼承沙俄的法統,列寧本意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直接賴掉欠法國、英國和美國的大量欠款,但是沒想到各個加盟共和國也有樣學樣,覺得蘇俄連沙俄的法統都不要了,那蘇俄政府和自己也沒關系了,于是紛紛獨立,直接釀成了之后的一系列悲劇。
?法國人的養老金全在里邊了
自從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之后,法國就將德國視為了自己最大的敵人,法國政府所有的戰略行動都圍繞著反德進行。為了自己在日后可預見的戰爭中分擔壓力,法國決定扶持東方龐大而又孱弱的沙俄。1870年代的沙俄可以說是剛剛經歷了至暗時刻,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讓這個曾經的“歐洲憲兵”陷入到了無盡的嘲笑中。
俄國人在自己家門口取得了一場慘敗,簽訂的和平協定基本上是把俄國往半殖民地的路上逼。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后沙皇自殺,俄國廢除了農奴制并積極進行工業化。但是工業化這種事不可能自己在家閉門造車搞出來,必須要有外人幫助,此時與德國有仇的法國找上門來了,法俄兩國一拍即合,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展開了全方位合作。
1892年法俄兩國簽訂《法俄軍事協定》,秘密約定共同對抗德奧聯盟。1894年雙方正式結盟,歐洲兩大陣營初步形成。從1888年開始到一戰前,法國直接向俄國投資了110億法郎,占俄國外債總額的80%。110億法郎相當于什么概念呢?1871年普法戰爭戰敗,法國人才賠了50億法郎。而且由于金本位的穩定,幾乎沒有通貨膨脹,這是實打實的110億法郎。
單靠法國政府自然不可能弄到這么多錢,法國財政也不允許,很多資金都是來自私人領域的。巴黎證券交易所發行俄國國債,由于利率高達5%,很多中產階級大量購買,甚至很多中產都把這份國債當成養老金了,把自己半輩子的積蓄投資進去。除了資金支持外,法國不遺余力的進行技術轉讓,技術指導和教育交流,不惜代價提高俄國的工業實力。
?起倒是起作用了,但錢也全都沒了
1914年一戰爆發之后俄國表現非常積極,甘愿和協約國捆綁起來,俄國的參戰確實讓西線的英法輕松了不少,在擊敗德國和奧匈帝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代價也確實挺大的,三百年羅曼諾夫王朝直接被打解體了,法國東北部工業區變成一片廢墟。其中法國老百姓日思夜想的俄國國債也變成了一堆廢紙。
截止到1917年俄國,沙俄外債總額達到了60億金盧布(大約150億金法郎),其中法國占據絕對多數。二月革命爆發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承認債務,法國算是稍微安心了一點。但十月革命后布爾什維克掌權,1918年2月蘇俄政府頒布了《關于廢除國債的法令》,宣布拒絕償還俄國臨時政府的一切外債,并沒收外國在俄資產。
這項法令一頒布法國傻眼了,自己辛辛苦苦投資了幾十年的大項目突然垮了,法國可是有足足幾百萬投資者購買了俄國國債啊,別人一生的積蓄突然泡湯了。沒辦法,法國政府只能強烈抵抗,并嘗試通過扣押蘇聯資產來抵債,但是收效甚微,債務償還一直被蘇聯拖著,拖到了1997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才象征性的償還了3.4美元,真的就剩象征性意義了。
?法國在一戰前號稱“高利貸”帝國主義,原因就是法國金融業高度發達,國內投資已經接近飽和,因此法國的很多資本都向外投資,而俄國則是法國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但是打完了一戰后法國不進債臺高筑,之前投資的俄國也打了水漂,法國變成了“窮逼帝國主義”。不僅如此,戰后法國與蘇聯的關系一直很差,1935年協商共同對付德國也因為這件糟心事而不信任蘇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