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滿節氣的進入,最近降雨天氣也變多了。大家開始在討論梅雨季節的事了。畢竟我們現在離入梅的時間很近了。
今天已經到陽歷5月24號了,按照古人判斷入梅時間來看,一般在5月底或6月初梅雨季就會到來的。因此,我們說今年的入梅日子可能就在未來幾天了。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梅雨說明的是雨水比較多,因此,當我們現在看到連續多天的降雨,我們就會想到梅雨季就早來了。
對于梅雨季的到來,老祖宗也是有自己的說法的,比如說“芒種過,逢丙便入梅”,也就是說芒種入節之后第一個干支逢丙的日子就是入梅日。而根據干支歷法當中六十個不同的日子,只有六個丙字組合。分別是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也就是說從芒種入節之后,六個丙日當中隨便哪一個都算叫丙日。
以上是古人關于入梅的方法,其實,這個計算方法是沒有考慮到具體每年當時入梅時的天氣情況的。也就是說也會出現雖說入梅了,但是沒有降雨的情況,而對于少雨的梅雨季和多雨的梅雨季都是有說法的。
相對于古人的入梅方法,當今的入梅條件更加貼近天氣了。現在來說,當連續5天出現陰雨天氣,并且五天平均氣溫不低于20℃的情況,我們就說從下雨的第一天就開始入梅了。因此,如今的入梅日子都是實實在在有降雨的。
不過,古人的說法流傳至今,還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畢竟農諺總結是根據經驗判斷的。
根據老祖宗的方法,今年“入梅”時間可不一般了。芒種入梅兩相連,也就是說今年芒種在6月5號到來,而6月6號就是丙午日,這就是芒種逢丙的日子,因此,我們說今年入梅在6月6號。
并且,根據最近幾年的入梅時間來看,今年的入梅時間是近十年以來最早的入梅日子。早入梅也說明了今年夏季局地將會是一個多雨水的梅雨季。
當然,老祖宗更關心入梅當天的天氣情況。因為入梅當天降雨或晴天是有不同的年景預兆的。
根據現代入梅說法,入梅是實實在在要下雨的。那么,在古人看來,入梅下雨好不好?下雨有啥說法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老祖宗是怎么預兆的:
“雨落梅雨頭,伏前無干土”
這句農諺說的是在梅雨開頭出現了降雨天氣,預兆進下來梅雨特別多。具體來分析:
“雨落梅雨頭”,這里說的“梅雨頭”就是指的入梅的日子。說明在入梅當天,如果碰到降雨天氣。入梅降雨,那就是老祖宗說的邋遢梅,水梅。
我們也知道,這個時候正是要收割小麥和晾曬小麥的時候,如果陰陰雨雨落個不停,那對夏季小麥收割有很大影響的。
“伏前無干土”,我們知道梅雨季一般是在入伏前結束。這也是符合天氣規律的,梅雨結束,伏熱開始。這里說的是到了入伏前都是陰雨天氣的。下雨特別多,不繼需小麥收成,并且雨水太多的話也會帶來農作物根部過澇腐爛等。
綜上所述,入梅下雨是不宜的。你認為說得有道理嗎?歡迎留言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