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5月21號,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一輛校車發生爆炸襲擊案,造成3名兒童和2名成人死亡,38人受傷。
其后,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立刻將矛頭指向了印度,稱這次襲擊由印度策劃,并經過其在俾路支省的代理人實施的。
客觀上來講,這次校車恐襲案剛剛發生,尚沒有其他任何組織對此宣布負責,而俾路支省又是一個恐襲頻繁發生,地域和種族矛盾非常激烈的地區。
因此在沒有具體調查報告的前提下,直接把這次校車爆炸案,歸咎于印度,顯然欠缺一些證據支持。
然而,在印巴沖突剛剛結束,印度又輸了的背景之下,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發生恐襲,的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印度。
一方面,此前印巴之間的沖突本質上是由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引發的,換句話說,印度境內發生了恐襲,他們找不到襲擊策劃者,于是通過挑起印巴沖突的方式轉移矛盾。
如果這場沖突印度打贏了,那還好說,現在印度打輸了,本想要轉移出去的矛盾沒能轉移出去,反而引發了新的問題。
這種背景之下,以印度的行為習慣,在巴基斯坦境內制造恐襲,報復的同時再度轉移國內的視線,是非常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境內的確有一些不穩定的因素,但這些不穩定的因素或多或少的都跟境外勢力有關,有一些是跟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有關,還有一些則是跟印度情報機構有關。
在這其中,俾路支省的分裂傾向,和層出不斷的恐襲事件,過去就多次被調查出有印度情報機構插手的痕跡。
說白了,俾路支省是印度情報機構常年經營的地區,這里的恐怖組織向來跟印度聯系緊密。
這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巴三軍新聞局把矛頭指向印度,也就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公允的說,此前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襲擊是突發事件,它的根源是莫迪政府強推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遷移印度教居民,擠壓當地穆斯林生存空間,從而引發的民族矛盾。
雖然過去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擁有著較強的影響力,但在此時此刻的國內外現實下,巴基斯坦方面是沒有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策劃恐怖襲擊的動機的。
國家之間,利益為先,一件對巴基斯坦沒好處的事情,巴基斯坦為何要干?
因此,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襲,大概率是當地反抗武裝自發的行為。
印度把這種自己政策失利引發的后果,歸咎于巴基斯坦,并以此為由發起戰爭,本身就是不義之戰。
現在戰爭輸了,印度卻又被指控策劃恐怖襲擊報復巴基斯坦,如果坐實,那勢必會極大的影響印度的國際形象和口碑。
此前印度就因為被指控策劃刺殺在加拿大、美國生活的錫克教領袖,而招致國際社會的批評,要是再被證實涉嫌策劃針對少年兒童的恐襲,那就真是臭大街了。
更重要的是,此舉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印度自己的問題終歸得他們自己解決。
不管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治理問題,還是軍隊戰力的提升問題,根源都是印度高層的急于求成。
不改變這種思想,卻試圖通過轉移矛盾的方式,甩鍋推責,那印度就永遠成不了“有聲有色”的大國,反而會變成一個國際社會的笑柄,甚至是恥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