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剛通話,特朗普又致電日本,不過這一次,石破茂直接對美反將一軍,要求美國撤除關稅。那么,特朗普的舉動有何用意?日本的態度又為何如此強硬?
5月22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通電話,雙方就中美關系及共同關切的問題交換意見,同意保持溝通渠道暢通,這一互動也被視為中美關系在復雜國際環境下的重要信號。
中美通話的背景并不復雜,雖然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沒有本質性轉變,但關稅戰已經證明中美之間保持溝通的必要性。無論怎么說,中美目前的競爭態勢下,能說話總比翻臉好。畢竟,中美在全球格局中仍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哪怕摩擦不斷,穩定溝通也符合雙方利益。
而幾乎在通話剛結束,美國這邊就有了新動作。5月23日,特朗普致電日本首相石破茂,此次通話也是自今年4月美國對日本等國家實施“對等關稅”以來,兩國領導人的首次直接對話。
值得關注的是,據石破茂對外透露,此次是特朗普主動打來電話,這顯然不是偶然,更像是特朗普對中美溝通的一種回應——他需要在亞太地區維持自己的影響力,而日本是最合適的突破口。
這次通話還有一個重要背景,那就是美日正在準備第三輪部長級貿易談判,時間就定在5月23日,地點是華盛頓。日本派出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美方則由貿易代表格里爾主持,財政部長貝森特這次不出席。
毫無疑問,此輪談判的重點仍然是美國實施的“對等關稅”。4月初,美國對日本、韓國等國加征了高達24%的進口關稅,日本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和最大投資者,對此反應強烈。石破茂在通話中明確表示,日本堅持要求美國取消所有新增關稅措施,并提議以擴大對美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作為替代方案。
這一強硬態度,在過去可謂少見。長期以來,日本在美日關系中采取配合態度。但這一次,態度明顯不同。石破茂不僅強調要重新評估關稅,還希望在下月G7峰會期間,與特朗普面對面溝通。那么,石破茂為何突然硬氣?分析來看,其既有國內經濟壓力的倒逼,也有國際形勢變化的推動。
一方面,日本企業已難以承受關稅帶來的損失。據估算,美國加征關稅可能導致日本企業全年損失高達約276億美元,這一數字還可能因部分企業未公布數據而進一步上升。汽車產業作為日本經濟的支柱,占對美出口的三分之一,其下滑直接威脅到日本整體經濟增長。倘若石破茂政府在談判中妥協,恐將面臨國內企業和民眾的強烈反對。
另一方面,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的堅定立場為日本提供了間接支持。在4月美方發起關稅戰后,中國并未妥協,而是對等反制、持續施壓。壓力之下,美方不得不轉向穩定中美關系,中方則堅持原則底線。最終,特朗普政府只能無奈低頭,這種“以斗爭求合作”的策略讓日本意識到,妥協未必能換來公平對待,唯有堅定立場才可能爭取利益。
此外,石破茂政府的國內政治考量也不容忽視。自民黨內部對石破茂的支持并不穩固,若在關稅問題上示弱,可能加劇執政危機。因此,石破茂選擇在通話中突出“投資優先”的務實策略,既回應了國內產業訴求,也試圖向美國展示日本的經濟價值。
總之,中美之間的溝通,雖然沒有透露具體成果,但本身就是一個信號,說明中方并未陷入被動。而美國這邊,雖在施壓,但也愿意保持對話窗口。日本從中也看出趨勢,知道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完全依賴美國施舍,而是要主動爭取。
從這一點來看,此次特朗普與石破茂通話,雖然形式上是友好互動,實質上還是一次談判前的試探。美方清楚,想讓日本接受高關稅并長期忍受不公平條件并不現實,石破茂則試圖用“投資換關稅”的方式做出讓步,同時保住日本產業鏈不被徹底壓垮。
至于未來幾輪談判如何演變,還要看美方是否愿意調整政策。如果依然堅持高稅率,日本可能會進一步表達不滿,甚至尋求更多經濟上的自主選擇。不過,日本究竟能走多遠,還得看自身態度是否堅定、以及反制措施能不能真正讓美國感覺到“痛”。
無論如何,中國的存在始終是影響這場博弈的關鍵變量——其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與能力,將持續重塑大國關系的規則與邊界。而在日本之外,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從中國的經歷學到,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什么也無法得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