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互降115,和談落地,世界又要恢復舊秩序了?》
有個滿級讀者,留言問了我這么一件事。
他問我說,學校里面推薦了很多游學的活動,比如飛赴英國,參觀下當地的名校,聽教授給你講學校的歷史,拜訪一下法國的企業,聽高管跟你講工藝流程。
當然,也有國內的,去看看一二線城市的高校,參觀下創業公司,住一住五星級酒店。
這么做的原因就是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向往,你想不想要這樣的生活?
想要,就去問問看,人家是什么學歷,然后你就產生了努力奮進的動力。
這套邏輯聽著很順暢,他想問我,這個管不管用?
你講的這些,我們那代人深有體會。
我90年代的時候跟著我媽單位出去旅游,今天的很多景區,當年根本就沒建立,沒運營。當時住的都是招待所。如今看那些就是沒星級。
等我零幾年參加工作,第一次參加公司的自助餐酒會,第一次見到五百強的白人CEO,第一次住五星級酒店,第一次參與行業重要會議。
每件事都會震驚你,你會覺得因為自己小時候努力讀書,所以現在可以過這樣的生活。
但這個邏輯倒推是不成立的。
因為我小時候沒有目睹這一切,也就是說,我努力學習,考個更高的成績,并不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因為相信,所以努力。
如果這套邏輯能成立,對絕大多數人能管用,那么今天就不應該有不努力的孩子。
因為我們那代人不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我們小時候沒有互聯網,可是今天,他們都有呀。
所有人,哪怕山區里的孩子,都可以通過網絡看到富人是怎么生活的,遑論那幫還在打工的所謂精英們。
你想看什么看不到?
哈佛公開課隨便你看,你不用考上,也能跟著哈佛的學生們聽同一個教授上課。
至于創業者的訪談節目,多得是。你足不出戶都可以周游世界,何況什么五星級酒店的探店。
有孩子因為看了這些而努力么?
如果沒有,為什么你報個幾萬塊一周的游學考察,就會變個人呢?
說到底,其實如今的大人和孩子都清楚,讀書只是有錢的概率條件,不是充要條件。
即便他們總結不出這句話,他們也會有模糊的體會。
充要條件是說必須有A,才會有B,只要有A,就可以有B。
請問,必須讀書好的人,才能賺大錢么?還是說,只要分數高,絕對賺大錢?
你擱非互聯網時代還能騙騙孩子,現如今他能上網,他隨便就能給你舉一堆的反例。
所以說,讀書是賺錢的概率條件。
讀書好,肯定能增大你賺錢的概率,但不能直接反饋在結果上。
張三中獎的概率是60%,李四中獎的概率只有1%,結果單次號碼開出來,中獎者偏偏是李四。
沒毛病的。
概率體現的是大樣本下的規律,不是單次結果。
我們想想看,對于一個中學生,甚至是小學生來說,他能聽得懂上面這段關于概率條件的表述。
甚至能夠應用在人生當中,堅持長期主義,相信樣本空間夠大的情況下,提升概率是多次選擇的優解。
那這孩子,他已經是學霸了呀,你還需要跟他費什么勁?
我們如今的社會讀過大學的人很多,有幾個人能夠把概率應用在工作,生活,決策上的?
沒幾個的呀。
否則資本市場里哪兒來的那么多韭菜?
說到底,大多數人學過數學,不等于他會用數學。
他的數學未必是體育老師教的,但他基本上就是填鴨式的被教學了一把,死記硬背了一通。
等走上社會,也就基本上還回去了,他不會應用的。
格雷厄姆基于大數定律的撿煙蒂這么簡單的東西,為啥這么多散戶寧愿當一輩子韭菜,他都不會應用呢?
因為人們只能接受他誤以為必然的東西,而沒有辦法去認識概率。
你跟他講,一件事是大概率事件,你只要反復重復,堅持那么做,就會越來越好。
他能聽進去么?聽不進去的。
我去年講了多少次,黃金這個東西,什么位置可以做多,什么位置不可以追單,怎么設置止損,以及移動止損就是止盈。反復講到爛大街了吧?
請問諸位,多少能做到?
我相信一定是少數。
因為大多數人是基于經驗哲學的。
人類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是一個跨越,少數人提前跨過去了,他就是信息時代的弄潮兒,這是他的紅利。
你像我上午用黃金舉例的時候,反復提到回溯測試。
你想想看什么人會習慣于用回溯測試來理解一件事物?
碼農。
正常人的思維是憑直覺,我覺得是不是那樣的結果,碼農說,我不相信直覺,凡事我都先運行一遍。
如果跑出來,和我預判的結果不一樣,那我就加斷點,我一段段邏輯調試過去。
哦,原來如此,原來我的直覺是這里錯,原來應該是這樣,不是那樣。
所以19年前,06年的時候,領導說,現在是信息時代,是你們碼農的時代,你們要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改造各行各業。
我作為新人,聽了就激動不已,摩拳擦掌。俗稱領導的棒子指到哪兒,咱這個小兵就打到哪兒唄。
如果碼農來造車,那就不是傳統燃油車,如果碼農來做零售,那就不是女裝一條街。
同理,假如碼農去做金融呢?于是我08年就帶著碼農的思維,用非傳統金融的視角,站在高頻的領域里,去做量化分析,去做回溯測試。
等多年后我一回頭,哦,原來其他的碼農們在汽車,在零售,在各個領域里,也是這樣試圖重構一切行業。
這就是信息時代和工業時代的區別。
這一切基于什么?
全都基于概率模型。
概率就像你小時候學習,是需要堅持按照某個套路重復下去,才會收獲,而不是說你上來第一次,一定有收獲。
那大多數人就必然被阻攔在門外。
你聽起來簡單,其實不簡單呀。你小時候還聽過更簡單的,你執行下去了么?
小學一年級第一天,老師怎么說的?
上學前要預習,課堂中認真聽講舉一反三,課后抓緊時間問問題,下課后復習,并做習題,尋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再查疑補缺。
都講過吧?
有幾個做到了?
你做不到的,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越是簡單的事情,你越是做不到。
我那天在舊秩序里面聊到Sward的決策理論。
你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簡單到幾乎可以應用于一切投資品。
問題是,大多數人不照樣做不到?因為你根本不理解概率。
你只能做什么事情呢?
你只能像小雞啄米,別人給一粒米,你低頭啄一下。
就是說你的人生自控力不在你身上,在別人身上。
所以你會喜歡打游戲呀,因為按下去,就爆金幣,你會喜歡上班呀,因為照著流程操作,就能領錢。
Sward的決策理論聽起來那么清晰,他當時能夠立刻得到回報么?
不能。只能聽到一堆人跟他講,你錯了,你錯了。
不就是這點事兒么?你孩子他面臨的,也是這點事兒。
你不可能靠打他,罵他,逼他,把他變成Sward那樣的人才。
那些手段是訓練重復性操作工的。
你也不可能通過誘導,因為誘導能起作用的前提,是他已經理解了概率。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互降115,和談落地,世界又要恢復舊秩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