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捏住“命門”,特朗普徹底放低姿態,撥通了打往東方的電話!
一貫高舉“關稅大棒”的特朗普,為何突然主動致電日本首相?當24%的“對等關稅”砸向最親密盟友時,究竟是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失靈,還是日本捏住了美國的“七寸”?
2025年5月23日上午,一通持續45分鐘的國際電話,揭開了美日關稅戰的微妙轉折。
美國總統特朗普罕見地主動撥通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專線,這是自4月2日美國宣布對日本加征“對等關稅”以來,兩國領導人的首次直接對話。此前美日已進行三輪部長級談判,但始終卡在“美國拒絕對日降稅、日本拒絕讓步”的死局。
這通電話的背景耐人尋味,就在兩天前,歐盟剛對美發出“最后通牒”,要求獲得比中美協議更優惠的關稅條件;而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正飛赴華盛頓,準備開啟第四輪談判。
此時特朗普的“放低姿態”,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示弱——畢竟,日本不僅是美國在亞太的“核心盟友”,更是手握1.13萬億美元美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
關稅僵局:美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原本是向全球盟友征收與各國對美關稅“同等稅率”的殺手锏,但日本高達24%的稅率遠超預期,直接沖擊占日美貿易額30%的汽車產業。
據日本財務省數據,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零部件出口達1.23萬億日元,若25%關稅落地,僅豐田一家企業年損失就將超1萬億日元。更致命的是日本車企每小時因關稅造成的損失高達100萬美元,而美國市場占馬自達等車企銷量的40%以上。
但美國的“鐵腕”同樣反噬自身,野村綜合研究所測算,對日加稅將導致美國實際GDP下降0.32%,并推高汽車產業鏈成本15%。
這或許解釋了為何特朗普在通話中避談具體關稅,反而強調“投資優先”,日方提出的方案正是以“擴大對美投資創造就業”替代關稅,例如豐田已承諾未來五年在美追加200億美元投資,但前提是美國取消汽車關稅。
日本的“反制底牌”:從美債到WTO
石破茂的強硬立場,源自日本捏住的兩張王牌!其一,日本持有的1.13萬億美元美債,足以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穩定——4月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曾暗示可能拋售美債反制,盡管次日改口稱“不作為談判手段”,但仍被外界視為警告。
其二,日本聯合歐盟、加拿大等盟友,通過WTO起訴美國單邊關稅,并加速推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試圖構建“去美國化”的貿易體系。
這種底氣在通話中展露無遺,石破茂明確表示:“日本不會將安全保障與關稅談判掛鉤,也不會唯命是從增加駐日美軍費用。”
而特朗普對此的回應,竟是罕見地稱贊“日本在創造就業方面的貢獻”。這與4月談判時美方強硬要求“日本承擔更多軍費”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末段解答
這場“跨太平洋電話外交”,實則是美日實力此消彼長的縮影。當日本以美債為盾、以產業鏈為矛,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不得不變成“談判籌碼”。
對美國而言,失去日本這個最大海外投資者,意味著美股、美債、美元霸權三大支柱同時動搖;對日本來說,堅守“國家利益至上”的底線,反而在全球化裂變中贏得戰略主動。
正如《日經亞洲》所言:“貿易戰沒有贏家,但敢于對霸權說‘不’的國家,永遠不會是輸家。”
當特朗普撥通東京電話的那一刻,勝負的天平已然傾斜——因為真正的博弈,從來不在關稅表上,而在誰能扼住對方的“命門”,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