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印巴空戰讓南亞上空硝煙彌漫,本以為最大的輸家會是發起戰爭的印度和被擊落戰機的法國,沒想到真正的“冤大頭”卻是伊朗。這場看似單純的邊境沖突,實則是大國博弈的棋盤,而伊朗在關鍵時刻的神操作,直接把自己從棋手變成了棋盤上的棄子。
印巴空戰表面是兩國空軍的較量,實則是東方與西方軍事科技的對決。巴基斯坦用中國提供的殲-10C戰機,以3:0的戰績擊落印度的法國陣風戰機,直接讓法國軍工顏面掃地。更打臉的是,印度號稱“萬國牌”的先進裝備,在中巴體系化作戰面前毫無還手之力,暴露了其裝備整合的致命缺陷。而伊朗作為中俄伊大三角的重要一環,本應站在巴基斯坦一邊,卻在沖突爆發當天與印度簽署《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這波操作堪稱“四九年入國軍”的現代版。
伊朗的算盤打得叮當響:一方面想通過站隊印度,在石油市場上取代遜尼派國家的份額;另一方面妄圖在美伊核談判中博取“外交溢價”,甚至幻想印度能替自己在西方面前說好話。結果呢?印度在戰場上被巴基斯坦打得丟盔卸甲,伊朗不僅沒撈到任何好處,反而徹底得罪了伊斯蘭世界。巴基斯坦在致謝名單中故意排除伊朗,土耳其等國更是公開站隊巴基斯坦,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領導地位瞬間崩塌。更諷刺的是,伊朗為了5億美元的投資,將戰略要地恰巴哈爾港的運營權出讓給印度10年,結果該港口年吞吐量僅250萬噸,遠低于中巴合作的瓜達爾港,這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嗎?
伊朗的戰略誤判還體現在對美伊核談判的幻想上。為了換取美國解除制裁,伊朗甚至主動表示愿意“永久放棄核武器”,銷毀高濃縮鈾庫存。但美國的胃口顯然不止于此,特朗普政府不僅要求伊朗徹底停止所有鈾濃縮活動,還要求其放棄對中東代理人武裝的支持,這無異于讓伊朗自廢武功。更可笑的是,以色列早就放話,絕不允許伊朗擁有核能力,即便伊朗棄核,以軍也可能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伊朗以為自己在和美國談生意,實際上不過是砧板上的魚肉。
東大作為伊朗長期的支持者,在伊核協議談判中多次為其發聲,甚至推動了伊沙和解。但伊朗卻在關鍵時刻站隊印度,縱容印度加強對恰巴哈爾港的控制,與中巴的瓜達爾港形成競爭,嚴重損害了東方在地區的利益布局。更令人寒心的是,伊朗始終將與東方的合作視作“權宜之計”,一旦看到西方放松制裁的希望,便急于向美國、印度靠攏,這種反復無常的態度,讓中俄對其戰略可靠性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如今的伊朗,可謂是四面楚歌:在伊斯蘭世界被孤立,在中東爭霸中失去資格,在美伊談判中被美國步步緊逼,在中俄面前失去信任。曾經的“什葉派之弧”如今支離破碎,哈馬斯、真主黨等盟友對其轉向表示不解和疏遠。伊朗本有機會通過強硬姿態在國際舞臺上贏得尊重,卻選擇了投機妥協,最終淪為國際笑柄。
這場印巴空戰,伊朗輸得徹底,輸得毫無尊嚴。它用實際行動證明,在大國博弈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但如果連自己的基本盤和戰略底線都守不住,最終只能成為別人的棋子。而中國在這場沖突中展現的軍事科技實力和戰略定力,讓世界看到了真正的大國風范。至于伊朗,或許只有等到被美國徹底拋棄的那一天,才會明白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多么愚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