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爆發以來,兩個當事國真刀真槍在克什米爾干了好幾次,說起來這砸下去的都是真金白銀。
印度的兵力是巴方的兩倍還多,手里還有陣風戰機這種“軍備硬通貨”,被被寄予厚望是情理之中的。
可能印度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輸,也沒想到巴基斯坦先靠著中國裝備掌握了主動權。
巴基斯坦能這么“硬核”都是因為其陸軍參謀長有先見之明。
據傳,經過這一次的印巴博弈,這位參謀長還意外收獲了“元帥勛章”,這到底是真是假呢?
雖說現在印巴沖突的明線交火已經滅的差不多了,但印巴私底下較勁的事正變得越來越多。
印度這次擺明了,就是想在印巴沖突中給自己臉上貼金,竭盡全力把自己偽裝“贏家”,讓全世界都不敢小瞧印度。
可印度的做法確實是有些極端了,偽裝出來的勝利,畢竟不是真正的勝利。
哪怕莫迪站出來親自證明停火之后印度成為了贏家,還大搞特搞為期十天的全國慶賀儀式。
這一番又一番的“離譜操作”搞下來,難免也會讓人覺得印度想成功想瘋了。
表面上看,印度這么做只是為了不丟面子,可實際上印度這么做真的很掉價,只要巴基斯坦一天不承認印度在沖突中勝利了。
莫迪政府就算是說破了天,說的再天花亂墜,印度的勝利也只是單方面的。
更何況,印度早些年做過的糊涂事加在一塊也能堆成座小山了。
2019年印巴之間爆發的那場沖突演變成正面硬剛的時候,全世界都給印度和巴基斯坦捏了一把汗。
說到底,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對付,還是積怨已久,這舊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又來了。
印度在處理兩國羈絆的時候多少有些“偏執”,這一次,除了對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打擊。
印度還想方設法給巴基斯坦人民使絆子,拿著人民的權益和生活“開玩笑”。
也難怪5月22日,巴基斯坦議會又把印度給“罵”了,還當眾宣布印度的做法“違背了國際協定”。
巴基斯坦這么“氣憤”,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因為印度嘗試“暫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條約》的“強盜行徑”的確是有些過分了。
這份協議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前些年共同擬定的,它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讓兩國人民盡可能實現真正的用水自由,讓印度河的價值做到真正的惠及兩國人民。
而印度這出爾反爾的做法無異于是讓巴基斯坦人民重新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巴基斯坦瞧不上印度的狹隘心胸,但仔細想想,印度這么做,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在里頭,那就是為了“復仇”。
印度不是大度的性子,單從這次印巴沖突,莫迪政府那接二連三拿出狠招對付巴基斯坦這事上,大家都能看出來,印度擺明了就是想把事情鬧大,想讓巴基斯坦付出代價。
在沖突爆發伊始,莫迪回國二話沒說就下令徹查槍擊事件,赤裸裸給巴基斯坦方面扣上了“幕后真兇”的帽子。
要是印度真有想處理事,又怎么會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出手呢?
也難怪有人說印度是“睚眥必報”,巴基斯坦是“未雨綢繆”,現在看看還真是這么回事。
而巴基斯坦此次應對危機能駕輕就熟,也是讓印度沒想到的。
要說巴基斯坦能做的這么好,說到底還得歸功于一個名叫穆尼爾的人。
他是巴基斯坦軍方新提拔“元帥勛章”獲得者,憑著此次在印巴沖突中貢獻的優異指揮戰績,他輕松實現了名利雙收,拿到了進階的機會。
說到他,不少人覺得他是個“賭徒”,因為他早些時候沒少給巴基斯坦軍方花錢買裝備。
雖說穆尼爾瘋狂花錢,但這錢花的很實在,他給巴基斯坦軍方買的大多是精良的中式武器。
穆尼爾于發展中巴軍備合作,他不光豪擲重金為巴軍買過價值4.8億美元的236門“SH-15火炮”,還致力于推進中巴軍方的人員教學溝通。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方軍事教官已多次趕赴巴基斯坦進行了駐訓教導,幫助巴軍提升戰備應用能力。
除此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穆尼爾還提出了極具前瞻性的中巴聯合戰術評估中心、推動中巴聯合技術實驗室建設……
如今,穆尼爾還讓巴基斯坦打開了跟土耳其合作的大門,開啟了對無人機領域的深耕。
從此看來,穆尼爾在軍事指揮、戰備升級等方面真不愧“全能型人才”的稱號。
他的存在對于巴基斯坦來說是攻堅克難的保障,對于中巴關系而言就是“助推劑”、“粘合石”。
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像穆尼爾這樣的人促進中巴關系的發展,到那時,兩國的未來合作前景也會更加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