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光因科技推出了兩款讓光伏從業者頗覺意外的產品:一款是“太陽能披風”,一款是“太陽能傘”。
其中,“太陽能披風”由安克創新和光因科技共同開發。安克創新負責衣服本身,而光因科技負責鈣鈦礦太陽能板。這款披風內置的鈣鈦礦太陽能板發電功率為30瓦,并配備了30瓦USB-C輸出接口,可以為手機和移動電源充電。此外,披風還內置了一個功率為20W的加熱背心,最高可以加熱到40度。
這款既能加熱又能充電的“太陽能披風”,聽上去有些“中二”,但在今年1月7日的CES(2025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許多參觀者來到安克創新的展位,都是為了親眼看見這款“太陽能夾克”的風采。
安克創新創始人陽萌是在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光因科技的。看到光因科技的產品后,他通過朋友表達了想要“聊一聊”的意愿。兩人見面后,發現彼此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就決定一起做點事情。
光因科技的創始人溫言杰,原本是二手3C電商平臺“找靚機”的創始人。與轉轉集團(下稱“轉轉”)合并后,他擔任了轉轉的總裁,2023年,溫言杰從轉轉離職,進入鈣鈦礦賽道,創辦了光因科技。
2025年,鈣鈦礦行業正在進入量產化的階段。2024年底,極電光能宣布其GW級鈣鈦礦產線實現了全工序整線貫通;協鑫光電也將在今年正式投產GW級產線;纖納光電預計將在今年2季度投產GW級產線。光因科技的200MW量產線已于今年3月貫通,并啟動了GW級產線規劃,此外還有多條百MW級的產線正在推進。
目前,一條鈣鈦礦GW級產線初始投資額大約在10億元。為了在度電成本這一關鍵指標上與傳統光伏產品進行競爭,企業必須擴大產能以降低成本。
然而,市場擔心鈣鈦礦這一新的技術路線可能會重蹈光伏行業過去多年經歷的覆轍:技術普及、批量生產、成本和價格不斷走低、最終導致集體虧損。
溫言杰想換個玩法。
他認為,過去幾年光伏行業的嚴重“內卷”已經證明,單純依靠批量生產和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商業邏輯難以獲得可觀的利潤。作為一名互聯網出身的“行業老兵”,他認為“找到市場的真需求并實現商業化才是企業的競爭力所在”。
溫言杰認為,3C電子有許多場景非常適合鈣鈦礦的應用,比如IoT設備、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這些領域正是傳統光伏難以觸及或做不好的地方,因此帶來的市場空間巨大。
為此,他還在公司成立了一個名為“MAKESENESE”的部門,專門負責產品的商業化工作。
溫言杰說,這代表了一種商業化的哲學:“技術價值必須與用戶的需求同頻共振”。
為什么要做鈣鈦礦
為什么要做鈣鈦礦?
溫言杰的邏輯是這樣的:居民用電需求巨大,但市場上卻缺乏真正貼合用戶場景的補能產品,需要找到一款真正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技術產品。
此前,無論是哪種技術路線的光伏組件,總體上都是標準品。一方面,企業需要通過生產標準品,在短期內快速復制生產線,進而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整個光伏產業僅主材環節就有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大環節,此外還有銀漿、接線盒、電線等多種輔材。產業鏈中不同公司之間需要相互配合,因此標準品成了最優解。
這種標準品面向的市場是大型光伏電站,要求面積大、光電轉換效率高、電壓電流穩定。
但這跟溫言杰的想法大相徑庭。比如,安裝在攝像頭上的光伏板需要更小;安裝在夾克上的光伏板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防止撕扯破壞,還需要防水洗;安裝在路燈上的光伏板則需要特定的電壓值……
溫言杰告訴記者,前兩年光伏板大降價,許多3C數碼電子企業也想過采用光伏板發電,主要目的是節省電費。但用了之后發現,傳統光伏組件不僅缺乏設計感,而且滿足不了需求。
以路燈為例,路燈僅在晚上用電,而傳統晶硅太陽能組件由于弱光效應差,只能在白天進行發電,再將電儲存到電池中。如果遇上陰雨天氣,可能全天都無法發電。
此外,數碼3C產品的主要使用空間通常在“光線不那么強”的地方,因此需要弱光效應更強的產品。弱光效應是指在低光照條件下的發電效率。數碼3C產品占地面積較小,光伏板的效率需要更高,并且光伏板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美觀性。
2023年,鈣鈦礦技術出現在市場上。溫言杰深入研究后發現,鈣鈦礦正是他想要的解決方案。
鈣鈦礦的特性是產品面積越小,光電轉換效率越高。比如,三峽集團的平方米級鈣鈦礦組件效率只有約19%,而小面積組件效率達到了26.8%。相比之下,目前量產的晶硅太陽能組件效率約為24.8%。
其次,鈣鈦礦的弱光效應更好。根據光因科技的數據,在陰雨天的環境里,鈣鈦礦的發電性能是晶硅的200%。比如,家門口的智能鎖突然沒電了,用手機自帶的手電筒照一會兒,智能鎖就能重新工作,非常方便。
最后,鈣鈦礦能夠做到美觀。現在主流的鈣鈦礦產品是全黑的,但根據原材料配方的不同,可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此外,鈣鈦礦的生產方式是企業自配原料涂抹在玻璃上,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產品配方和參數,同一個生產線可復用到不同產品上。鈣鈦礦采用激光劃線方式進行生產,可以按照客戶需求定制電壓和電流參數。目前,光因科技可以將電壓范圍控制在0.2伏到20伏之間。
從辦公室到工廠
當時,市場上并沒有成熟的產品。如果要做鈣鈦礦,就需要從搭建產線開始做起。
搭建產線需要資金,于是溫言杰找到了他在創辦找靚機時的投資人——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吳世春說“相信你”,并給他投了幾千萬元。此后,溫言杰又從轉轉融到了資金。兩者總計5000萬元,溫言杰就用這5000萬元成立了光因科技。
因為本身沒有技術背景,溫言杰又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學楊旭東教授作為研發負責人,并引入了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劉偉俊,劉偉俊是原趣學車創始人兼CEO,在光因科技負責商業化和運營。
利用這個團隊,溫言杰在深圳搭起了一條鈣鈦礦的小試線。通過這條小試線,光因科技連續16次打破鈣鈦礦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并兩次登頂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太陽電池最高研究效率圖》。
從商業領域進入生產領域,總有很多意外。溫言杰說,他從數碼3C轉行做光伏之后,經歷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比如,有時候采購來的原料會變質;再比如,搭建產線需要合適的廠房,而鈣鈦礦設備很重,需要在一層或有承重能力的地方安裝。好不容易在深圳寶安區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場地。
工業的邏輯是:在小試線上取得的成績并不意味著規模化生產的效率。真正決定產品競爭力的是產品能否量產以及量產的成本如何。
2024年底,溫言杰拿到了徐州高新區產業投資母基金、梅花創投、58集團產投和科珹資本的數億元A輪融資,開始在徐州高新區搭建200MW產線。
目前這條產線已經具備了投產能力。
溫言杰告訴記者,現在鈣鈦礦已經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但很多企業尚未大規模開工的原因在于訂單不足。
“鈣鈦礦的生產工藝和液晶面板非常相似。盡管液晶面板現在已經更新到了8.5代,但一些廠商20年前的4.5代產線也能繼續使用。在一段時間內,不同的技術革新會同時并存。”溫言杰表示。
賣給誰
去年年中,研極微找到了光因科技。當時,研極微正在開發一款不用插電的攝像頭產品。此前,研極微使用的是晶硅太陽能板,但在南方的梅雨季節,客戶會反饋產品經常沒電,最終不得不額外配備一根電線。
雖然第一款產品出師不利,但研極微認為,傳統攝像頭布線復雜,安裝成本高,且需要對建筑進行侵入式改造。如果去掉電線,攝像頭可以隨時隨地安裝,預計到2035年,攝像頭的數量將從目前的3億只增長到100億只。
由于不太懂光伏產品,研極微找到了光因科技,是因為公司覺得鈣鈦礦比晶硅太陽能應該更先進,希望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溫言杰說,當時研極微找到光因,并邀請他參加了研極微的一場發布會。他非常認同“萬物互聯”的理念。最終,研極微決定由光因科技作為供應商,為其供應鈣鈦礦光伏板。
目前,光因科技能夠提供的產品還是一塊帶電線的光伏板,只是把晶硅換成了鈣鈦礦。溫言杰說,這只是初級產品。光因科技正在生產的是另一款產品:將攝像頭的外殼換成鈣鈦礦,并將電線內置化。
這樣一款產品甚至不需要電工,隨便找個人往墻上一貼就行。
這款產品已經被應用于森林防火領域。溫言杰說,傳統的森林防火依賴人工巡檢和航空遙感監測等,這些手段無法及時發現處于萌芽階段的火情。而采用鈣鈦礦攝像頭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監控火情。
與安克創新的合作也類似。陽萌提到,現有的充電設備在戶外場景存在補能瓶頸。如果有一種方式能夠讓電源真正實現移動化,會極大地提升用戶體驗,并開創全新的品類。基于這個想法,陽萌詢問是否可以開發一款帶有太陽能充電功能的產品,比如“能不能做一款沖鋒衣,或者一款T恤”。溫言杰說考慮到當時快到冬天,沖鋒衣自帶儲能空間更利于系統集成,于是陽萌最終決定“做一款沖鋒衣”。
溫言杰嘗試定義鈣鈦礦的市場空間。他描述了這個應用場景的“極值”:“‘萬物互聯’缺什么?芯片、物聯網都有了,就缺發電裝置。這也迎合了未來對物聯網設備‘無源化’的用戶痛點。縱觀電子設備的演進歷程,‘去電線化’始終是技術革新的核心驅動力之一,特別是通信設備的‘去電線化’革命,直接催生了年銷量超10億部的智能手機產業。可以預見,當物聯網設備實現全面‘去電線化’時,必將釋放出巨量的市場空間。而鈣鈦礦材料憑借其弱光發電的性能,正有望成為推動這場變革的關鍵技術支點。”
換個思路搞光伏
每次和客戶開會,溫言杰都會拉著負責研發的楊旭東教授一同前往。
他親自去的原因是:客戶的工程師都非常優秀,他們提出建議,作為CEO的溫言杰可以在現場直接作出決策,這至少能讓客戶感受到光因科技的誠意。
而帶上楊教授的原因是:作為科研工作者,楊教授追求的是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但在現場與客戶的熱烈討論中,他能更清楚地了解客戶真正需要的效率、穩定性和封裝方案。
溫言杰說,由于光因科技的總部在深圳,而深圳又是數碼3C產品的“大本營”,因此他們經常“打個車拿著樣品就過去,如果客戶說不行,就馬上回公司修改,造出新的樣品后再過去”。
溫言杰說投資人都不希望光因科技成為一個只擁有大量論文和專利的“科技大作坊”,而是要做鈣鈦礦電池行業里第一個成功商業化的公司。
商業化的第一原則是滿足客戶的需求。“客戶通常會反饋最終發電效果的好壞,作為供應商,我們只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行。客戶更希望我們提供一個‘傻瓜方案’。”溫言杰說。
溫言杰舉例,光因科技現在為研極微做太陽能板,但他們的工作不僅限于太陽能板本身,還包括為鈣鈦礦設計適合的逆變器、儲能電池,甚至電線排布。
為了讓這款攝像頭賣得更好,光因科技的團隊還為這款組件設計了一個白色的邊框。他們認為,鈣鈦礦是黑色的,配上白色的邊框,就像iPad一樣,兼具美學設計和功能使用。
為了尋找可以落地的應用場景,光因科技甚至不放過工廠所在的工業園區的路燈。劉偉俊說,原本物業準備花17萬元給光因科技所在的工業園區裝路燈,但他們“搶”下了這個項目,用鈣鈦礦為路燈發電,最終只花了5萬元,省去了大量布線和墻體改造的成本。他們計劃后續將這款路燈推廣到其他工業園區。
鈣鈦礦被認為是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正在從理論走向現實。鈣鈦礦從業者的普遍想法是,鈣鈦礦光伏組件能夠發更多的電,有望在光伏電站上實現對現在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大規模替代,市場空間超過千億元。目前,一些具有量產能力的廠商正在通過示范性項目的方式,對采用鈣鈦礦組件的大型電站進行實證測試。
但溫言杰打算走另一條路:從市場需求出發,聚焦用戶的真實場景,反向思考技術的應用。利用鈣鈦礦可柔性制備以及在微光或弱光條件下優異的發電性能,通過差異化的競爭策略開拓自己獨特的市場應用。同時,消費級市場對鈣鈦礦這樣的新技術更加友好。光因科技可以先進入消費市場的產品中,通過銷售產品獲得盈利,然后再進入下一個產品,擴大訂單量的同時,擴大自身產能,形成正向循環。
(作者 潘俊田)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潘俊田
產業與政策中心記者 關注能源與制造 歡迎聯系panjuntian@eeo.com.cn,微信z134635789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