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社會關注與熱議的黃楊鈿甜佩戴“天價耳環”事件,依舊持續升溫發酵,社會輿論一浪高過一浪,成為了當下全網關注的焦點,穩居各大網絡平臺的熱搜榜。
官媒也紛紛報道黃楊鈿甜的父親楊某被立案調查的消息。人民日報更是發出堅不可摧的宣言:“要真違了法,離職照樣查”。
值得深思的是,為何一對耳環能激起千層浪,久久不能平息?
我想應該是以下原因:
?財富與身份巨大反差,刺痛了公眾的神經
黃楊鈿甜在社交平臺曬出了自己盛裝慶祝18歲成年禮的美照,照片上她嬌美的容顏被一對夸張的祖母綠耳環搶占了眼球。眼尖識貨的網友認出了其佩戴的耳環,疑似某奢侈品牌的經典款,價值230萬。
消息傳開,網友們的好奇心瞬間被點燃!
于是,便對她的家庭背景進行了深挖,發現其父楊某曾是公務員,后辭官下海,深圳擁有過億別墅豪宅,家庭資產與消費能力非但不匹配,甚至偏離了正常軌道。
雖然黃楊鈿甜很早就拍戲,但她只是一名年輕的演員,演藝事業尚處于上升期,即使有一定片酬收入,照理說也難以支撐起如此高價的配飾以及家庭奢華生活消費。
因此,激發了網友們對其家庭背景和經濟來源探究的興趣。隨著更多家庭背景信息被挖出,其家庭財富與普通認知中公職人員的家庭資產存在巨大差距。
父親楊某曾是一名公務員,2017年才辭官下海經商,是辭官前的家庭積蓄,還是什么樣的生意,能讓一個辭官經商的公職員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暴富夢,坐擁深圳過億別墅?妻女佩戴價值幾十上百萬的奢侈配飾?
在人們的印象中,公務員薪資并不高,家庭經濟難以支持其購置價值連城的奢侈品,還擁有深圳黃金寶地上億別墅、妻女佩戴高價奢侈品。
所以,黃楊鈿甜家庭的奢華生活,與大眾對公職人員家庭經濟狀況的固有認知嚴重不符,自然引發了公眾對其家庭財富來源合法性的強烈質疑。
有人說一對耳環而已,引起社會輿論滔天,不過是階層流動焦慮下的情緒宣泄,是仇富心理作祟。
畢竟,普通人為了實現階層跨越,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面臨著購房、教育、醫療等多重壓力,在生活中精打細算、節儉過活。
而黃楊鈿甜年紀輕輕,就擁有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奢侈品“天價耳環”,這種鮮明對比讓大眾對階層固化的焦慮被無限放大。
對于這一說法,我并不認同。我個人認為:
?公眾不是仇富,是仇腐
從此前發生的“北極鯰魚”“江西周劼”等坑爹事件來看,公眾對公職人員及其家庭財富的異常增長極為敏感,每一件類似事件的發生,都像是往社會公平的天平上添加質疑的砝碼,黃楊鈿甜的“天價耳環”無疑是又一次沉重的加碼沖擊。
黃楊鈿甜“天價耳環”事件,牽出的是關乎社會民生樁樁件件的舊賬,不應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羨慕或嫉妒,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真相。
社會公眾對“天價耳環”事件背后的真相討伐,往往體現出公眾在面對社會貪腐現象時,不再盲目接受,而是積極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合理監督,要求事件相關人員和相應管理部門給出合理的解釋,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透明度。
這又怎么能說成是公眾仇富心理呢?問題的關鍵在于世上富人萬萬千,為何公眾獨對黃楊鈿甜的“天價耳環”揪著不放?
老生常談: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結語:
“天價耳環 ”這波滔天輿論也提醒著我們,在追求社會發展的道路上,公平與正義始終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俗話說得好,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涉事相關人員問心無愧,就拿出能證明自家清正廉潔與合法合規的經濟來源證據證明,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查核實況,社會終會還你清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