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大連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大連市知識產權糾紛司法大數據分析報告》,聚焦2019年至2023年全市知識產權案件司法數據,深度解析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效,回應創新發展需求。
會上,大連中院副院長吳耀明介紹了《大連市知識產權糾紛司法大數據分析報告》發布背景及必要性,民四庭負責人張萍萍發布具體內容,通報2019年至2023年大連兩級法院審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總體情況。報告聚焦五年來大連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數量、類型、特點分析,重點關注與科技創新密切相關的技術類案件、涉數字經濟新業態案件以及涉外知識產權案件。
數據顯示,五年來,大連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案件13718件,包含技術類案件、涉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涉外知識產權案件等,數量位居遼寧省首位,這反映出大連地區知識產權發展及保護狀況在全省處于重要地位。案件類型相對集中,侵害著作權、商標權糾紛占比超89%;結案方式較為多元,調解、撤訴比例高達81.3%;批量訴訟多發,被訴主體多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通過司法大數據分析,目前我市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科技創新能力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提升空間,關鍵技術、品牌培育方面有待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保護意識等方面存在短板,人才儲備和保護力度尚需強化等現實情況。
針對上述問題,大連法院將聯合相關單位縱深推進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工作,并發出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共創協同保護新格局、搭建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數字平臺,鼓勵平臺自治、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動建立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激活創新動能和數據價值,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等一系列倡議。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岳宇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