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沒有牛,牛是建國后從美國引進的,它的原型是美國野牛”,這個說法一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事實真的如此嗎?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說中國沒有牛,那簡直是無稽之談,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牛就已經被人民馴化,成為發展農業的主要勞動工具,而在河南安陽地區、山西絳縣地區均發現關于牛的化石。
中國別說有牛了,牛在中國的地位還非常高呢!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是一個極具封建色彩的年代,那時候人民愚昧無知,信奉鬼神之說,每到特定節日或者特殊情況會祭祀,以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
正所謂“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在我國古代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能出任何差池,而用來祭祀的的動物就包括:馬、牛、羊、雞、犬、豬,其中由皇帝使用的“最高規格”祭祀是:牛、羊豬。
后來又因為牛在農業生產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漸漸地,就連祭祀也不允許使用牛肉了,而用別的動物代替,不僅如此,從漢代開始就不允許殺牛了,到了唐代,更是有殺牛需要坐牢一年的說法。
從此也可以看出,中國對“牛”的重視,可那個時候,美洲大陸還沒有被發現,1492年時,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并開始建立文明,而那時中國已經是大明朝了,牛的歷史已經非常淵博了。
無論是從歷史時間來看,還是相關事件,都無法證明的中國的牛是從美國引進的,就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庖丁解牛”、“牛郎織女”和“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這些不都能證明中國歷史的牛文化嗎?
再說了,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子鼠丑牛……”牛排在第二位,也足以可見中國對于牛的重視,最早的《山海經》中也有關于“牛”的記載,再看這些了歷史事件,哪個不是有幾千年的歷史,哪件不比美國的歷史要悠久?
而美國野牛的主要活動地在南美洲,和中國的牛只能說毫無關系,事實上,野牛在農業上的貢獻和中國本土牛根本無法比,它雖然比中國本土牛的體型要大,最大可長到900多斤,角大而彎曲。
正是因為有這些特征,美國野牛的最大特征就是“野性難馴”,而當地的土著美國人最常以這些美國野牛為食,隨著人類文明的建設,這些美國野牛才慢慢進入到民眾生活中來,開始為美國土著人所用。
如果一定要說中國本土牛和美國野牛有什么聯系的話,那就要追溯到20世紀中期,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牛漸漸被一些效率更高的機械代替,雖然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保留著使用耕牛的習慣,但大部分已經開始使用機械了。
而這些牛又是怎么辦呢?當然是開始為人們的生活服務了,中國開始引進美國一些其他品種的時候,也正是為了改善中國本土牛的基因,經過不斷的改善,中國終于培育出了最新品種,也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
無論是黃牛還是牦牛,都是經過基因改善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吃到最優良的牛肉,喝到最具營養的牛奶,這樣看來,中國的牛確實和美國野牛有一些聯系,但是在近代開始的,絕不是說中國的牛是從美國引進的。
現在再看開頭的說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中國古代沒有牛?那歷史記載難不成都是假的,中國在馴服牛,研究牛的做法時,美國連殖民地都沒成為呢!怎么能說中國古代沒有牛呢?
不過在最初見到這個說法的時候,我們還是要保證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是說中國事事都依賴進口,這種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模糊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認知,很難不讓人懷疑說這種話的究竟是什么心理。
主要信源:(中國科學報——新研究揭秘牛的遺傳史;中國新聞網——牛是如何演化和馴化而來?國際最新研究揭秘古代原牛種群遺傳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