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黃埔名將陳誠一臉沉重,回到跨別7年的老家。
原配吳舜蓮高興不已。寂寞許久的她,夜里想和丈夫重溫新婚時的親密。不料剛到床上,卻被陳誠一腳踹下去。
陳誠眼神冰冷,狠狠說道:少碰我!
吳舜蓮深受刺激,轉身便抓起刀,毫不猶豫往喉嚨扎下去。
等陳誠反應過來時,吳舜蓮已經倒在地上,鮮紅的血不斷流出,染紅了她白色的前襟。
離別7年,一見面就逼得對方自殺。陳誠為何對妻子如此狠心?
原因還得從他們結婚之初說起……
陳誠
有利的結合,無愛的婚姻
陳誠出生于浙江青田縣高市鄉,父親是晚清秀才,家里一直很窮。他從小體弱多病,加上身材矮小,父母總擔心沒有女子愿意嫁給他。
沒想到,陳誠竟在19歲那年,迎娶了鄉里的富家小姐吳舜蓮。
吳家之所以讓女兒下嫁,是因為看中陳誠的潛力。尤其是吳舜蓮的哥哥吳子漪,認定陳誠這個窮小子將來定會飛黃騰達。
為此,吳家還給女兒張羅了整整一艘船的豐厚嫁妝。
吳舜蓮
起初,陳誠對這個包辦妻子還是挺滿意的,畢竟自己屬于高攀,而吳舜蓮不僅人長得秀氣,而且勤勞賢惠,進門之后將一切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條。
更重要的是,吳舜蓮有錢。
婚后不到半年,當陳誠提出外出闖蕩時,吳舜蓮二話不說,拿出全部嫁妝給他當盤纏。
這是陳誠事業的開端,也是他們婚姻破裂的起點。
陳誠到了外面,見過世面,事業上也小有成就,便開始嫌棄吳舜蓮的小腳和沒文化。
他曾向好友抱怨:“我以后在官場里應酬,帶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不是惹人笑話嗎!”
尤其到了后來,陳誠得到蔣介石賞識當了小官,更加接受不了自己有一個小腳妻子。
吳舜蓮
就這樣,陳誠整整7年都躲在外面不回家。寄回去的家書,也都對吳舜蓮只字不提。
被蒙在鼓里的吳舜蓮,每天起早貪黑侍奉公婆、操勞家務,夜里則獨守空房,時時盼著丈夫歸家。
直到1925年,陳誠接到父親病逝的電報,才不得不回家奔喪。
當吳舜蓮得知,陳誠辦完喪事就會馬上離開時,她便拋下矜持,夜里主動和陳誠親近。
她這么做,并非寂寞難耐,而是為了要個孩子。
吳舜蓮從小被教育要三從四德,要替丈夫生孩子才能在婆家抬頭做人。
她等了7年,才終于等到丈夫回來,她不能再等了。
陳誠
然而,她才剛靠近,就被陳誠一腳踹下床。
陳誠毫不掩飾對她的嫌棄,甩甩手,冷冷地說:少碰我!
吳舜蓮覺得十分委屈:我把錢全都給了你,這么多年守在家里全心付出,你憑什么這么對我?沒有孩子,我還不如一死了之!
心如死灰的吳舜蓮,拿起插在竹籬墻上用來割桑葉的刀,毫不猶豫地朝自己的喉嚨扎下去……
所幸,經過醫院的搶救,吳舜蓮活了下來。可當她從昏迷中醒來時,陳誠早已趕回部隊,沒留下半句關心的話。
經過這件事,陳誠對吳舜蓮更加厭棄,但也不敢立馬提離婚,他怕搞不好真的弄出人命。
直到一個女子的出現,才讓陳誠鐵了心要跟吳舜蓮一刀兩斷。
這個女子,便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干女兒——譚祥。
陳誠和譚祥
攀龍附鳳,走成功的捷徑
譚祥的出生可不得了,她的父親譚延闿是前清翰林,曾3次出任湖南督軍。譚延闿還是宋美齡的干哥哥,臨終前拜托宋美齡和蔣介石,為譚祥找個好夫婿。
宋美齡和蔣校長權衡再三,最終選擇了陳誠。
但譚祥不中意。
第一次見面時,譚祥看到陳誠個頭不到一米六,頭發稀疏,一張長方形書生白臉,實在不是她的理想型。
但是,宋美齡開導她:“這人雖其貌不揚,但前程無量,日后定會飛黃騰達!”
宋美齡
在宋美齡一通勸說下,譚祥最終答應了這樁婚事。
至于陳誠,都不用等到和譚祥見面,之前一聽到蔣校長和宋美齡親自做媒,要將干女兒嫁給他時,他就已經受寵若驚,滿口答應了。
畢竟,他那時還只是一個小軍官,若是攀上譚祥,前途就不用愁了。
而見面后,陳誠更加驚喜,他看到譚祥除了出身好,人也長得漂亮,而且知書達理。
確實,譚祥從小學貫中西,見識開闊,從上海圣瑪莉亞女子學校畢業后,在幾所名校當過教師,具備極高的學識修養。
這不就是陳誠夢寐以求的伴侶嗎!
相較之下,沒讀過書的小腳妻子吳舜蓮,實在遜色太多。
為了順利迎娶譚祥,陳誠必須盡快和吳舜蓮離婚。
陳誠
為避免吳舜蓮一言不合又動刀子,陳誠先找到吳舜蓮的哥哥吳子漪商量對策。
吳子漪肯定會幫這個忙。因為這些年來,他一直是陳誠的部下,隨著陳誠的升遷而升遷,陳誠就是他的衣冠父母。
果然,當陳誠說明緣由后,吳子漪眼睛瞬間亮了:陳誠要是當了蔣校長的乘龍快婿,那他不就跟著雞犬升天了!
事不宜遲,吳子漪立馬替親妹妹做主,簽下離婚協議書,并聲明:
“由于舍妹不識字,故由本人代筆,一切由本人負責。”
就這樣,陳誠順利拿到離婚書。只不過,他想娶譚祥,還有另一個麻煩要解決,那就是他當時的女朋友陳德懿。
陳德懿是上海吳淞勞動大學的學生,已經和陳誠戀愛4年多。
和吳舜蓮不同的是,陳德懿清醒、不糾纏。當陳誠以送她到美國留學為條件提出分手時,她爽快地答應了。
陳德懿一走,陳誠和譚祥的婚禮就提上了日程。
1932年元旦,經蔣介石和宋美齡主婚,吳子漪為證婚人,陳誠與譚祥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陳誠譚祥婚照
吳舜蓮得知消息后,感覺天都塌了。她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竟然“被離婚”,丈夫還有了新的妻子!
不管吳子漪和各方親戚怎么勸說,吳舜蓮都不承認離婚,也不肯離開高市陳家,總是強調自己“生是陳家人,死是陳家鬼”。
陳誠也不攔著。畢竟,吳舜蓮留在陳家還能幫他照顧陳母,他高興還來不及。
另一邊,陳誠和譚祥結婚后住在南京,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
賢妻扶青云,棄婦守孤冢
很多人都說陳誠娶譚祥是攀龍附鳳,事實上,陳誠確實受了譚祥很多好處。
1947年,蔣介石為挽救東北戰場的危局,派陳誠接替東北行轅主任一責。結果,兵敗東北,軍中不少人要求蔣介石“殺陳誠以謝國人”。
最終,是譚祥出面找宋美齡疏通說情,陳誠才得以逃過一劫。
此外,在子女教育上,譚祥同樣功不可沒。
陳誠整天忙于事業,他們6個孩子的教育重擔,幾乎全落在譚祥一人肩上。而且陳誠一向沒什么錢,孩子們出國留學的費用,都依賴譚祥。
陳誠對此十分感激。他在1963年寫給女兒陳幸的信中,對譚祥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許:
“我時常想,我們家里如果不是姆媽(譚祥),你們兄弟姐妹能否出國深造也成問題。因我一向無積蓄,自結婚之后,家中有姆媽主持,你們有姆媽管教,使我無后顧之慮……”
得益于譚祥的付出,陳誠的幾個孩子都是人中龍鳳——
長子陳履安,美國紐約大學數學系博士;
次子陳履慶,美國物理學博士;
三子陳履碚,美國伯利克大學統計數學博士;
四子陳履潔,紐約精算學博士;
長女陳幸,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反觀吳舜蓮,心心念念想要個孩子卻一無所出。她“被離婚”后一直不肯改嫁,即使后來陳母被譚祥接到南京去,她也堅持一個人守著陳家老宅過日子。
吳舜蓮將漫漫余生過成一座孤島,直到82歲離世。臨終前還囑咐旁人,務必將她與陳誠合葬。
但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她早已不是陳誠的妻子。
若用功利的天平稱量,陳誠另娶譚祥,對他的事業發展和子女教育來說,無疑是最優選。
這位“小指揮官”晚年的光環里,處處折射著譚氏望族的底蘊加持。
然而,歷史除了功利的刻度,還有道德的衡量。
陳誠在拋棄糟糠之妻時,顯然忘了當初她毫無保留獻出的嫁妝,以及多年來為他侍奉雙親的付出。
可憐吳舜蓮拋不開從一而終的信念,至死攥著褪色的婚書,將人生活成一個悲劇。
如果陳誠不見異思遷,也許吳舜蓮的人生可以更光明一些。
信源:
《民國社交圈》徐品著
《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文昊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