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央急需一名優(yōu)秀的干部接替財政部長一職。但當時有這方面經驗的干部非常稀缺,中央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
毛主席思前想后,最終決定接李先念來北京,讓他擔此重任。
結果李得知此事后大為驚訝,他打了一輩子仗,絲毫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歷,怎么能勝任這么重要的職位呢?
因此不管誰來勸他,他都是百般拒絕。毛主席得知后沒好氣道:你真會給我出難題!
那么主席究竟為何會讓一個沒有經驗的人來擔此重任?李先念最后有沒有上任?
打仗也有學問
毛主席之所以挑中李先念,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看中了他愛學習的特點。
他當初參加革命時還只是一個棺材鋪里的木匠,不會打仗,書也只讀過一兩年,文化程度并不高。
但大革命爆發(fā)后,他還是放下斧頭拿起槍桿子參加了革命。
因為當時我黨主要從事政工工作,李先念為了能給黨多做些事,便開始刻苦鉆研,每天深入群眾,積累工作經驗。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靠著自己的雙手將家鄉(xiāng)的農運搞得有聲有色。
后來,國民黨發(fā)動政變,我黨的處境變得極其艱難,李先念也不得不率領部隊走上戰(zhàn)場。
彼時的他沒有任何軍事經驗,戰(zhàn)果可想而知。1931年,紅四方面軍成立,他擔任團政委,奉命攻打課子山,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遭遇接連失利后,李先念痛定思痛,下定決定要把軍事指揮學透。
之后,他虛心向團長或是懂軍事的下級請教。不過在軍事方面,對他助益最大的還是徐向前元帥。
每次作戰(zhàn)結束后,他都會潛心研究,反復琢磨對方的排兵布陣的方式,尤其是對重大戰(zhàn)役的部署,總結戰(zhàn)斗經驗。
有時候實在想不明白其中關節(jié),他還會親自找徐帥請教。徐帥非常欣賞他作為一名政工干部,依舊認真鉆研軍事知識的可貴精神。
有了徐帥的教導,再加上在戰(zhàn)場上的親身歷練,李先念逐漸在戰(zhàn)場上指揮自如,甚至能獨當一面。
到了1933年,剛滿24歲的他已開始擔任部隊主力紅三十軍政委。此時,徐帥已經將他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在建造川陜根據地的戰(zhàn)斗中,徐總指揮為了擴大戰(zhàn)果,想直接讓部隊穿插到黃貓埡、旺蒼壩一帶,以此切斷敵軍的退路,打一個大殲滅戰(zhàn)。
但上級知道后卻直接拒絕了,因為他這種想法實在太大膽,誰也不敢冒險。
對此,徐帥十分苦惱,于是找到李先念傾訴,想征求他的意見。
李先念聽后認真分析了他所設想的戰(zhàn)役部署的合理性,并也是為數不多的支持他人。
徐帥對他十分信任,聽了他的話后再也沒有顧慮,當即下定決心:開干!
接到命令后,李先念立即帶著部隊奔襲黃貓埡,將敵人的退路堵了個水泄不通。
敵軍在驚慌失措下,開始不要命地向我軍發(fā)起了一次又一次沖鋒。
見到我軍陣地似有被沖破之勢,徐心急如焚。一向淡定從容的他竟然向李先念說了狠話:若是放跑了敵人,我就撤了三十軍。
對方一聽這話也急了,隨即將上衣一脫,光著膀子提起槍就沖了上去。
最終,在他的帶領下,眾人如猛虎一般對沖來的敵人左劈右砍,成功打退了敵人的數次進攻。
在一番激戰(zhàn)后,敵人被我軍成功分割包圍,最終殲滅在十里長的山溝中。這場戰(zhàn)斗,我軍殲敵1.4萬人,繳獲七千支槍,獲得了重大戰(zhàn)果。
當徐向前看到渾身是血的李先念凱旋而歸時,瞬間松了口氣。
后來他才得知,徐帥當初見他沖進去后,一直后悔自己說了重話,生怕他出什么事。
他也非常感動,徐帥不僅教給了他軍事指揮能力,還和他建立了深重如山的戰(zhàn)友情。
若說徐帥是他的軍事啟蒙者,那么毛主席就是他在戰(zhàn)略方面,乃至人生方向的導師。
英雄出少年
1935年,李先念奉命來到懋功,迎接北上的主力紅軍,并在這里第一次見到毛主席。
當時,他向主席詳細說明了軍中的情況,以及沿嘉陵江兩岸作戰(zhàn)和甘南發(fā)展的戰(zhàn)略設想。
他說得頭頭是道,并且非常符合主席的北上理念。在得知他只有26歲時,主席不由感嘆道:“真是年少有為啊!”
能得到主席的認可,李先念非常激動。此后,他便在主席的引導下一路轉戰(zhàn),指揮部隊發(fā)起包座戰(zhàn)斗,成功打開了北上通道。
陜北會師后,李先念被委以重任,奉命帶部進入河西,執(zhí)行寧夏計劃。
但由于情況突變,再加上環(huán)境惡劣,敵軍彪悍等原因,我軍的行動最終還是失敗了。
在與大部隊失聯(lián)的情況下,李先念擔負起了軍事指揮的職責。
幾個月間,他帶著干部們翻越巍峨的高山雪嶺,又穿過罕無人跡的荒漠,歷盡千難萬險終于回到延安。
當見到他帶著一批優(yōu)秀的骨干歸來時,毛主席熱淚盈眶,稱他為“將軍不下馬”。
此后主席便對他更加重用了。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主席將他任命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命他鞏固現(xiàn)有根據地,策應大部隊作戰(zhàn)。
就這樣,在主席的指示下,他帶著部隊與敵人展開了艱苦卓絕的作戰(zhàn)。
經過幾年的轉戰(zhàn),他成功在鄂豫邊區(qū)創(chuàng)建了一個擁有六萬人軍隊、九萬平方公里土地,以及1300多萬人口的解放區(qū)。
他在鄂豫邊取得的卓越成就,也讓主席看到了他在地方工作的能力。
于是到了新中國成立時,他便被調到湖北,開始擔任省委書記。
在百廢待興的重要時刻,他深入基層,團結干部,解決了人民的各方面需求,讓湖北煥然一新。
得知他的出色政績后,毛主席非常欣慰,也愈發(fā)器重他了。
大愛無疆
到了1954年,財政部長出現(xiàn)空缺,中央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主席第一個便想到了他,當即派人將他接到北京,想將這個重任交給他。
然而,毫無經驗的他卻顧慮重重,自己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管理過經濟,怎么能勝任呢?
陳云等領導接連找他談話他也不愿接受。最后毛主席親自找他談話,他還是拒絕,主席怒道:你真給我出難題,你干不了,那我就只好把國民黨的宋子文請回來,讓他做!
他一聽這話連忙道:那還是我來干好。
就這樣,他再次走上了新的崗位。
后來他依舊發(fā)揮著革命時代刻苦學習的精神,更加勤勉地向陳云學習。
在他不分晝夜地奮斗中,國內的經濟狀況開始好轉,逐漸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而他也憑借著出色的能力獲得了一眾領導的賞識。
1955年授銜時,他原本被列入大將之列,但因為他已經退出軍隊,所以失去了授銜資格。
毛主席一開始擔心他會有情緒,親自找他談話,結果他卻表示:“我什么銜都不要,只要能在您的領導下,當一名上士班長,有工作干就行了。”
此后,他依舊謹記著毛主席對他的教誨,不求回報,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