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2年第一次見斯大林向其匯報工作,到1941年德國偷襲蘇聯,10年來,赫魯曉夫一直是斯大林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直到希特勒入侵,衛國戰爭打響后,赫魯曉夫接連遭遇了2次危機,其中一次,斯大林還生氣地用煙斗敲打他的腦袋。
這,令他終生沒齒難忘。
一、
第一次是基輔陷落。
基輔是烏克蘭的都城,蘇聯第三大城市,杰斯納河與第聶伯河兩河交匯于此,水陸交通和航空交通四通八達,是蘇聯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第一步就是從蘇聯的西南進發,基輔是第一個必爭之地。
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精心準備,瞞天過海,欺騙世人,多方信息都傳到斯大林耳朵里,說希特勒要在1941年6月20多號偷襲蘇聯,斯大林都不相信。
果不其然,6月23日凌晨4時,希特勒的飛機襲擊了基輔的機場。
根據巴巴羅薩計劃,德軍陸??詹⒂?,多路齊發,181個師、20個旅、4300輛坦克、4.7萬余門大炮迫擊炮、4980架飛機、193艘艦艇,總兵力550萬余人,向蘇聯發出沉重打擊。
希特勒妄圖以閃電式戰斗,迅速占領莫斯科、列寧格勒和基輔等,把蘇聯紅軍的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
在西南前線,赫魯曉夫在那里任政委。
蘇軍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抵抗后,隨著強大德軍坦克以每周125英里的速度向前推進,7月中旬,基輔地區已經處于德軍的威脅之下了。
斯大林的軍事委員,由前線司令、地區參謀長和最高政治軍官組成。
赫魯曉夫是政委,作用是提高部隊士兵士氣,以及向克里姆林宮匯報工作,以獲得更多的物資和增援。
7月底,基輔防御失敗,總參謀長朱可夫建議撤退,斯大林不同意,他發火怒斥了他一番。很快,他就被撤職了。
9月10日,德國坦克編隊已經深入西南集團軍的腹地,但斯大林仍然禁止撤退。
一名前線中將說再不撤退,將有一場災難降臨。他也被處決了。
9月15日,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在沒有經過斯大林同意的情況下,僅憑赫魯曉夫口頭同意,就下令從基輔撤退了。
接到命令,西南集團軍司令米哈伊爾不敢執行,他直接請示了斯大林,事已至此,斯大林只好同意放棄基輔。
24小時后,基輔陷落。
基輔戰役,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德軍吹噓,說他們抓獲了65.5萬名蘇軍俘虜。
之后,德軍進入市區,大屠殺發生了。
和日軍進入占領區后的野蠻行徑一樣,德軍對基輔市內的猶太人進行了殘酷清洗。
他們張貼布告,要求猶太人在大街路口集中起來,以便他們實施“遷移計劃”。
這路數,與當年日軍南京大屠殺之前,騙老百姓“出城轉移”。
結果,猶太人被押往一個峽谷,所有男男女女和兒童,在淫威和謊言的欺騙下,把衣服脫下,都整整齊齊地疊好,并把身上的貴重物品分類擺放。
然后分隊進入峽谷,埋伏好的德軍,用機關槍輕而易舉地把大批的市民剿殺了……
戰爭就是如此殘酷。
斯大林對赫魯曉夫非常不滿,說正是由于他,導致基輔被拱手讓出了基輔。
鑒于一直以來對赫魯曉夫的器重,斯大林沒有逮捕他,而是在他去莫斯科匯報工作時,對他置之不理,讓別的政府首腦尼古拉,將赫魯曉夫痛斥了一頓。
第一波風險,就這樣驚險地過去了。
災難性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是他的第二件慘事。
二、
1941年11月底,德軍包圍莫斯科,離克里姆林宮只有不到20英里了。
在告急的西南地區,鐵木辛哥為國防人民委員,巴格拉米仰是參謀長,赫魯曉夫是政治委員。
他們謀劃了一場小規模的反攻——哈爾科夫反擊戰。獲得了斯大林的支持。
不幸的是,他們去前線視察時,德軍已經發現了他們和他們的企圖。
反攻計劃動用64萬人、1200輛坦克、1300門大炮、926架飛機。
1942年5月12日,反攻開始。
德軍悄悄為他們準備了一個巨大的布袋。
反攻之初,蘇軍從哈爾科夫的南北兩面,迅速推進到了德軍前線。
斯大林聞訊很是高興,如此順利,不由地批評了先前反對反攻的人。
然而,2天后,情勢急轉直下。
蘇軍深入德軍的部分,在巴爾文科夫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凸部,側翼暴露了出來。
5月17日凌晨3點,德軍對南側翼突然發起了進攻。到中午時分,他們已經在蘇軍的第九軍的防御陣營中,突進了10英里。
其他德軍部隊,從北面以巨大的鉗形攻勢襲來。
蘇軍面臨被殲滅的危險。
有軍官建議取消反攻,立即后撤。巴格拉米仰參謀長,也勸鐵木辛哥取消。
鐵木向斯大林請示后,斯大林拒絕。
次日,西南戰區司令部決定取消行動,但莫斯科仍然反對。
19日凌晨3點,巴格拉米仰推開赫魯曉夫的門,請求他再向斯大林請示請示,希望能說服他。
赫魯曉夫打電話到克里姆林宮,秘書說不在,而且說斯大林已經下了命令,不撤退。說完就掛了電話。
赫魯曉夫再打,秘書說斯大林在郊外的別墅里。
上次被責怪的創傷,至今隱痛,這次又要違逆請示,這讓他十分擔心。
但這邊是幾十萬士兵的生命,和指揮官們的一致意見……
想來思去,他還是冒著極大的危險,打通了斯大林別墅的電話。
接電話的仍然不是斯大林,而是另一個秘書馬林科夫。赫魯曉夫不愿意和他交談,但馬傳達了斯大林的意思:
“斯大林知道你沒有前線指揮官的同意,就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這完全是你一個人的主意,他是反對的。”
赫魯曉夫對這一指責,感到震驚而絕望,百口難辯,掛完電話,當場落淚。
晚年,他在回憶錄中說,這是因為,在打這個電話之前,鐵木辛哥已經向斯大林密告說,是赫魯曉夫逼迫他下了撤退令。
赫魯曉夫的單方回憶錄,似乎也缺少說服力。
然而,不管事實究竟如何,不管是誰在推脫責任,都無法挽回撤退的現實。
這次反攻,徹底失敗,造成26.7萬士兵損失,其中20多萬人被俘,大量的武器被繳獲。
更要命的是戰略被動:德軍突破了蘇軍防線,得以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進發。
此戰,斯大林解除了巴格拉米仰和鐵木辛哥的職務。
赫魯曉夫如坐針氈,他在飛往莫斯科的飛機上,已經做好了被處理、甚至被處決的思想準備。
然而,斯大林沒有處理他。
從這再次看得出來,斯大林是多么地信任他。
然而,對赫魯曉夫來說,厄運遠遠沒有結束。
沒有任何處理的結果,是最難忍受的。他日日如坐針氈,雖然斯大林和他一起吃了幾次飯,但他仍然在等待著處理。
直到他被允許再次回到前線,他仍然忐忑不安。
終于,在后來的一次軍事會議上,斯大林當著幾位指揮官的面,劃著了火柴,點燃了煙斗,然后在赫魯曉夫光禿禿的腦袋上,敲打煙斗,落得赫魯曉夫一腦袋的煙灰。
“這和羅馬人的傳統是一致的?!彼勾罅挚粗蠹殷@訝的表情,緩緩解釋說。
“如果一個羅馬指揮官在戰斗中失利,他就會生起一堆篝火,將火灰撒在自己頭上。在那個年代,這被認為是一個指揮官所能承受的最大的恥辱?!?/p>
赫魯曉夫對這個恥辱的懲罰,終身銘記,直到退休,仍然耿耿于懷,痛苦一直深埋心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