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逆”是大罪!
面對慈禧的詔令,一眾大臣進行“東南互保”,不去救駕,形同“謀逆”。
慈禧為何不在事后斬首示眾?
在這里,不得不說,慈禧雖然不是一代英主,但政治手腕確實很高明。
不處理東南互保的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劉一坤等人,有這么幾個原因。
【一是,慈禧“惹不起”。】
清廷的中央權威,在甲午戰敗、戊戌政變等事件影響之下,嚴重被削弱,地方督撫自太平天國運動后逐漸掌握軍政實權。
八國聯軍退去后,如果慈禧敢拿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劉一坤等人開刀,地方反對清廷的革命行動會提前爆發。
很多人一直以為,是國民黨等新黨派革了大清的命,實際上,并不完全是。誰也不能小覷一件事,各個省的獨立運動對推翻大清,有著致命影響。
當時,所謂的革命黨,沒有軍事實力,沒有經濟實力。
如果沒有袁世凱這樣的人,如果沒有蔡鍔這樣的各省領導,大清哪能快速推翻呢?
對于掌控軍政實權的東南督撫們,慈禧不是不處理,而是沒辦法處理,處理不好就大亂了。
事關大清的國祚延續,李鴻章等人不僅不能處理,還得哄著騙著干活。
所以,1901年后,慈禧不僅沒處理,對參與互保的督撫還加封了太子太保等虛銜。
再后來,慈禧通過“新政”名義逐步收回權力(如1906年鐵良收編袁世凱北洋軍)。
【二是,慈禧手中沒“軍”】。
軍權,對一個政府來說非常重要。
為了對付八國聯軍,清廷精銳武衛軍(榮祿組建)在八國聯軍侵華中幾乎全軍覆沒,僅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因參與互保得以保存。
慈禧回鑾后無兵可用,必須依賴地方軍隊維持統治。
這就導致,慈禧明明知道李鴻章、袁世凱等人的行為形同謀逆,但慈禧還不能說什么,畢竟,主要的軍事實力在地方了。
最有意思的是袁世凱了,此人奸滑無比,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袁世凱一邊打著鎮壓“義和團”的名義瞎忙乎,一邊參與了李鴻章等人組織的東南互保,就是不來救駕。
說實話,人家是“東南互保”,和袁世凱負責的山東區域,遠得不得了。
這廝,真是亂世奸雄,混社會的本事不是一般的高啊!
總之,慈禧手中沒“軍”,不敢動東南互保的大員。
【三是,慈禧得還賬啊!】
八國聯軍走了,《辛丑條約》簽訂了,要賠4.5億兩白銀。這錢這么多,到底怎么還?
東南各省可是賦稅大省,把這幾個省的實力派人物收拾了,如果反了,賠款怎辦?
東南各省是全國的“現金奶牛”啊!怎么能輕易處理一把手呢?
絕對不能處理,還得好吃好喝管上。
【四是,東南各省各大員有后盾】
我們回頭看,八國聯軍是怎么進北京的?不就是慈禧向十一國宣戰了嗎?不就支持了義和團大搞特搞嗎?
一句話,慈禧并不被帝國代表們認可,他們更認可年輕的光緒。
東南互保,就是東南各省和各國列強簽訂了《東南互保章程》,要互不侵犯。各帝國也答應了。
所以,參與東南互保的各大員,和外國代表們關系不錯,英國等列強把東南各省督撫視為代理人般的存在。
慈禧膽敢處理,帝國代表們也不會答應。
慈禧把這一點看得很清,就算收拾大員們,也得慢慢來。
【五是,東南各省督撫,并未撕破臉。】
東南督撫的行為以“亂命”(即認為詔令是義和團脅迫下的錯誤決策)為借口,表面上仍宣稱效忠清廷,未直接宣布獨立。
啥意思?大家認為:慈禧下的命令是義和團逼迫的,算不得數。各省督撫仍然效忠清廷,并不宣布獨立。
東南各省的操作,已經給慈禧面子了,如果慈禧不給面子,那就等著大亂吧!畢竟,李鴻章、張之洞等權臣關系盤根錯節,動其一可能引發集體反叛。張之洞甚至曾計劃推舉李鴻章為“總統”取代清廷。
回頭看那段歷史,“東南互保”的出現,已經標志著清朝中央的權力被嚴重分割,中央集權走向崩潰的前夜。而這些省的督撫們,之后慢慢變成了地方軍閥,為后來推翻清廷埋下了伏筆。
不得不說,慈禧這個女人,權術運用得還是很有一套,政治手腕那是非常了得的。
通過“東南互保”的處理,能看出她是一個能夠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
但是,慈禧也僅限于政治手腕厲害,受制于目光的短淺、格局的不開闊、思想的陳舊、腰膝的酸酸,指望她成為大清晚期的一代英主,力挽狂瀾,那也是不現實的。她和大清最好的結局就是早早實行“君主立憲制”,但是,大量權力分出去,她又是做不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