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南門
記憶文化公園
全面建設中
5月22日,記者在朝陽南大街勝利橋附近附近,正在改造的勝利廣場已經升級為南門記憶文化公園,為朝陽正在申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提供了重要的項目支撐。
為充分發揮朝陽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我市決定對勝利廣場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在布設雕塑、展板,實施綠化、亮化、美化等工程,把勝利廣場打造成為展示朝陽對外形象、融入歷史文化、適宜休閑娛樂的記憶文化公園,使之成為朝陽古城古跡的重要地標之一。目前,相關標識已經安裝到位,配套設施正在加緊安裝。
據相關史料記載,朝陽老城南門為單門洞,兩側與夯土城墻緊密連接,形成堅實的防御屏障。那個時候,老城南門外有一季節性河流,行人通過石橋(龍安橋)往來通行。城內建筑較為低矮,南、北兩塔聳立城中,成為了古城天際線的特征與標志。此后,該橋屢毀屢修。直到1957年,為適應城市交通運輸需要,拆除舊橋,在原址新建一座石臺墩木面橋,并更名為“勝利橋”,以紀念朝陽解放的偉大新生。
20世紀90年代,勝利橋再次修繕重建,其材質與結構亦有所改變。隨著城市發展,如今的勝利橋位于南大街道路下方,橋面雖被柏油路面所覆蓋,但橋墩作為城市行洪通道的支撐結構,仍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朝陽南門記憶文化公園即將建成開放,這里將成為彰顯朝陽古城歷史文化的重要“打卡地”。
相關鏈接:朝陽勝利橋
勝利橋坐落于老城南門外的南大溝與榆樹林的匯合處。南北走向,北連南街,南通凌河街和龍山街。
“清光緒季年,佑順寺喇嘛潘成,獨立布施,先修木橋一座,費數百金,行人便之,不數年被洪水沖毀。該喇嘛又獨自布施數千金,修石橋一座,經八丈五尺,寬一丈三尺,連同橋南北所修石條共長十二丈八尺,橋南有碑碣,鐫銘龍中橋。
民國二十三年4月,南門甲長姜桂新等又募款500余元,更修,頗為堅。”1957年為適應交通運輸的需要,朝陽縣交通科將舊橋拆除,在原址新建一座木橋,長23米,寬6米,設計荷載8噸,取名“勝利橋”。
南門有多少記憶,
能涌上你的心頭?
文字來源:朝陽發布
視頻圖片:朝陽印記
朝陽萬事通網絡
】微信公眾號以“
傳遞朝陽第一消息
”為宗旨,真實,快捷,值得信賴!
添加小編微信:CYWST9999
看完右下角幫忙點個小紅心!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