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寫中年婚姻話題時,十點君常看到一種論調:
“中年婚姻不談什么愛不愛的,都是責任和義務。”
似乎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壓力下,“愛”對中年夫妻來說已成了奢侈品。
但或許,只是我們習慣了。
不同于熱戀,中年夫妻的愛往往不在甜言蜜語中,而在雞毛蒜皮里:
很少會說“我愛你”,卻總會在出差時叮囑著“到了說一聲”。
總是抱怨你買菜時磨蹭,但會邊說邊接過你手中沉甸甸的購物袋。
早就忘了結婚紀念日,但記得你睡眠淺、怕光,會在晚睡時,默默調暗床頭燈的亮度。
這兩天在和DeepSeek聊這個話題時,很喜歡它說的一句話:
“中年婚姻,就是活成對方生命里的一塊塊補丁。
年輕時,誰都光鮮亮麗。
但中年后卻變成補丁摞補丁,遮著風雨的裂痕,補著生活的破洞。
看似粗糲,實際上卻越磨越貼身。”
所以啊,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小事,可能都是愛的見證。
之前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有一段關于“放屁”的討論。
胡靜的老公腸胃很敏感,有時吃壞肚子,可能就會一整晚噗噗噗地響個不停。
為了不打擾老婆睡覺,他會主動“自我隔離”,獨自入睡。
但要是一不小心在老婆面前崩了幾個屁,可能就要“忍受”老婆悄悄捂鼻,假裝嫌棄的白眼。
而李承鉉戚薇則是另一種相處模式。
一旦有人放屁,另一個人就會借機大聲調侃:
“哎呦,你又在b-box啦!”
無獨有偶。
朋友和老公也有過類似的趣事。
每次朋友感覺自己有屁意時,都會提前對準老公,然后精準發射。
接著,就會收獲一個當場抓狂的老公。
她自己呢,反而笑的前仰后合。
然而好景不長。
沒一會兒,老公也醞釀了一個屁意,向自己反擊。
兩敗俱傷。
你們看。
像放屁、打嗝這種難上臺面的私事,對外人做,那是不文明,不體面。
但對愛人做,卻成了獨一無二的情趣。
盡管每對夫妻都有不同的相處模式,或無視、或嫌棄、或報復、或調侃。
但終歸,都是愛。
這是唯有在最親密的人面前,才能有的松弛感。
不要面子,沒有形象。
比海誓山盟,更能證明“咱倆是自己人”。
網友燕麥在結婚前,是個很理性的人。
做任何事都會權衡利弊。
可結婚后卻“性情大變”,像突然丟了腦子似的,總覺得老公哪哪兒都好。
盡管有時也“嫌棄”老公:
“你要是再主動一些,嘴甜一點,就能少受點窩囊氣,爭取到更多的工作機會”。
但在外人面前可從不說老公的任何壞話。
反而是每次聽親戚吐槽老公:
“嘴笨,條件一般,不如xxx的老公”時。
燕麥會氣不打一處來。
“我的老公,只有我能嫌棄,輪不到別人挑三揀四的。”
自然,燕麥的“戀愛腦”也不是毫無來由的。
她的老公是絕對的“寵妻狂魔”。
甚至會在外人面前樹立自己“妻管嚴”的形象,總說老婆哪哪都好。
平常小事也大多順著老婆。
若某個原則性問題覺得老婆做錯了,在外會給足對方面子,等回家后再私聊解決。
所以啊,這倆人的護短其實是雙向。
實話說。
婚姻中需要這樣的“幫親不幫理”。
并不是不懂是非好壞。
只是比起對錯,那顆陪我們走過風雨的真心,更值得守護。
畢竟,夫妻過的是情分。
正如很多過來人所說的:
“好夫妻不講理,講道理的是鄰居。”
《惡作劇2吻》中有個場景。
想當護士的湘琴,非常害怕給別人打針。
盡管打針步驟背的滾瓜爛熟。
但每次一實操就被打回原形,自亂陣腳。
總把被她練手的同學痛的吱哇亂叫,導致再沒人愿意做湘琴的陪練。
直樹不忍看到老婆垂頭喪氣,所以讓出了自己的手臂讓她練習抽血。
“如果給我抽血讓你的壓力最大。
那先克服我這一關,之后你給任何人抽血都沒問題了。”
在湘琴第一次練習時,直樹一直做老婆的“定心丸”,在旁邊輕輕提醒:
“先把步驟都過一遍。”
“放輕松。”
“注意手。”
“我不會痛。”
在直樹溫柔的安撫下,湘琴慢慢放松下來。
最終戰勝了心魔,抽血成功。
但與此同時,直樹沒有告訴老婆的是:
其實他被抽血的手臂,后來淤青疼痛了好幾天。
不說,是怕老婆會內疚,也怕會破壞她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
每個人都有脆弱、狼狽、不堪的時候。
這些事,難免會被外人嫌棄。
但唯有愛人,永遠會為了我們兜底。
兜住我們的不堪,安撫我們的脆弱,守住我們渺小的自信。
很喜歡一句話:
“所謂的白頭偕老,無非是兩個膽小鬼互相壯膽,在人生這場冒險游戲里,永遠選擇‘組隊模式’。”
曾聽過一個很可愛的小故事:
朵朵有次和老公吵架吵的特別兇。
最后老公怒氣沖沖地摔門而去,把自己關進了廁所里。
沒一會兒,朵朵就聽到廁所里傳來了“刷刷刷”的聲音。
她打開廁所門一看,發現老公正在幫她刷穿臟的白球鞋。
看到老婆打開門,還嘴硬地哼了一聲扭過頭,接著刷鞋。
“那瞬間,我的火氣全消,滿腦子都是‘他也太可愛了’吧。”
十點君始終覺得,真過日子的兩口子,即便吵到臉紅脖子粗,等吃飯時,也會記得給對方留碗飯;
就算冷戰3天,看到老婆因為生理期疼的冒冷汗,也會邊沖紅糖水邊嘴硬;
“我只是看你可憐。”
不論多生氣,都絕不說“離婚吧”“當初真瞎了眼”這種扎心窩子的話。
因為愛人的軟肋,不會成為我們刺向對方的利劍。
日子可以吵吵鬧鬧的過。
也可能會有無數次“完蛋了”“沒救了”“離婚算了”的念頭。
但終歸誰也沒真想離開誰。
“我早就知道他是這副德行,都習慣了。”
記得以前媽媽總是和我吐槽爸爸的各種毛病。
但唯在一件事上,向來贊不絕口:
錢。
“在錢上,你爸真的無可挑剔。”
爸爸是我們家的經濟支柱。
早年家里經濟狀況比較好時,正好遇上姥姥家頻繁出事。
但不論是日常買禮物,還是直接給錢救急,又或者是大姨子,小舅子急需用錢。
丈母娘家的大小事,都被爸爸當成自家事。
二話不說,就讓老婆給錢。
“錢花光了,還能再賺回來。
但感情是無法用錢衡量的。
萬一情被傷透了,可能就再也補不上了。”
夫妻本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沒有“我和你”,只有“我們”。
不論是誰出事,都要以家庭為單位一起面對。
如果兩口子過日子還要藏心眼子,天天算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
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
真的太累了。
畢竟,能算清賬的叫買賣,夫妻間的恩情是永遠都算不清的。
之前有次腸胃炎,凌晨四點去了趟醫院急診。
當時遇到一對夫妻。
妻子獨自坐在病床上輸液。
突然,她著急上廁所,抬手就把吊瓶摘了下來,想自己拎著去趟洗手間。
無奈身子太虛。
盡管上廁所的心很急切,但身體不聽使喚。
一個人走路時搖搖晃晃,好幾次差點摔了。
而身邊的護士還在忙其他病人,根本顧不上她。
只好沖著她大喊:
“你等一等,你老公去繳費了,等他回來陪你去。”
“我等不了了,我著急啊!”
那個瞬間,看著那位妻子著急的臉上冒著虛汗,每走一步都很艱難。
要是丈夫沒有及時趕回來,恐怕她就要在大庭廣眾下失禁了。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老一輩人會那么在意婚姻:
“婚姻的意義,是當我午夜三點醒來時,傷口疼又口渴。
只需要捅捅旁邊,枕邊人就知道,我這個時候要喝水。
就這一口水,你說多貴?
如果沒有幾十年經營出來的婚姻,這個時候,我上哪兒要這口昂貴的水?”
的確。
平常我們身體健康時,沒覺得另一半的攙扶、陪伴有多重要。
但真當我們生病了,每走一步路都頭暈惡心。
又或者難受到起不來床。
這才發現:
有人幫你去交費,扶著你去廁所,給你一杯水,這種不起眼的小事,原來是千金難買的貴重。
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同事出差時嫌棄老公睡覺打呼像拖拉機,但你一晚上聽不著呼嚕聲,反而失眠;
洗衣機里放著洗好的床單被罩,一個人剛拿出來,另一個人就會自動從沙發起身,幫著一起抻平;
過年走親戚又又又被八卦“今年賺了多少錢”,看到老公尷尬笑笑,你就順勢接過話茬:
“害,還不是和之前差不多,這年頭,誰家日子都不好過”;
孩子犯了錯被媽媽教育,哭著找爸爸幫忙,結果換來一句“聽你媽的,她說的對”。
大概很多夫妻都有這樣的感受。
年輕時,總看彼此的缺點不順眼,想改變對方。
但幾十年的日子過下來,彼此反而越來越像邊緣被磨得平滑的齒輪,咔咔咬合。
對外,陣線統一,默契滿分,一唱一和。
對內,沒啥原則性矛盾,雞毛蒜皮的也懶得計較。
大概真愛,就是把這些雞零狗碎的日子過出"你中有我"的勁兒吧。
無需刻意演。
只是那些下意識的惦記、自然而然的退讓、默契地互相兜底,比任何山盟海誓都實在。
就像老話說的:
“過日子,過的就是個你情我愿的糊涂賬。”
點個吧,愿所有夫妻都能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到綿延不斷的愛意。
你曾在哪些小事上,感受到了另一半的愛意呢?歡迎來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煙,筆下才有眷戀。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