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
福州晚報曾報道過
一個“不可能”的故事
腦癱孤兒陳麗娜,在愛心媽媽余英的守護下,不僅正常讀書,還考上了大學。
戳上圖了解詳情
今天
在福建省慈音愛心服務中心10周年活動現場
26歲的陳麗娜手捧鮮花
緊緊擁抱66歲的余英
“謝謝媽媽,您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陳麗娜專程從永泰趕到福州,就是為了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給“不是親媽勝似親媽”的余媽媽送上一束鮮花、一個擁抱、一句謝謝。這個曾經“絕望”的女孩,如今已大學畢業,有了自己的家庭、工作。
幾十年來
和陳麗娜一樣接受過余英幫助的孩子還有很多
他們中大多數人已經從孩子長大成人
不約而同的是
他們知恩圖報
總會把第一份工資拿出來
給余媽媽包一個紅包
成為余媽媽“愛”的接班人
而每次收到紅包
余英總把錢還回去
就只留下紅包外殼
“心意我收下,就足夠了”
劉寶英/攝
余英是福建省慈音愛心服務中心主任、福建民間愛心大使,她從小就熱衷公益,常年參與助孤、助老、助學、助醫、助困、助殘、救災等慈善活動,還創辦了“愛心大使余英陽光聯盟”。2015年,在余英和愛心志愿者們努力下,由省民政廳批準的福建省慈音愛心服務中心正式成立。至今已經10年整,該愛心機構幫助不下萬人,并吸引越來越多志愿者的加入。
記者了解到,這幾年,余英不僅在八閩做愛心,還把愛送到了全國多地,最遠到內蒙古。這些愛心也得到回應,活動現場,有來自內蒙古的愛心人士也寄來了愛心款。
如今
余英已經66歲
頭發花白
“頭發全白,但我心里開心啊。”她說,只要自己還能走得動,就要把愛心事業堅持,自己堅持不了也沒事,自己已經有了接班人。這接班人既有跟隨她的從孩子到老人各年齡層的愛心人士們,也包括了自己的女兒卓婧。
大學開始,卓婧就受到父母影響,每月都從獎學金中拿出1500元做慈善。2019年起,她更是每月從自己工資中拿3000元支持父母的慈善事業,還與需要幫助的困難孩子接對子幫扶。羅源縣中房鎮滿盾村的皓皓(化名)和珍珍(化名)就是卓婧結對子的孩子。父母離異或一方離世讓他們成了家境困難孩子。“感謝卓媽媽對我的資助。”皓皓今年才初一,他說,長大以后我也要像卓媽媽、余媽媽一樣奉獻愛心,為社會做貢獻。
“有這么多‘接班人’,愛心永遠不會退休!我會帶領福建省慈音愛心服務中心將愛心堅持到底,把愛心暖心孝心送到需要的人心坎上。”余英說。
記者 雷巖平 陳丹 文/攝
新媒體編輯 徐強
監制 管慧 危磚黃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