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藝術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從創作生產機制到價值評判體系都面臨著全新挑戰與機遇。為精準捕捉新時代全國青年藝術家的創作風貌,挖掘并培育藝術領域的新生力量,5月24日,“藝述未來——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啟幕。
精準捕捉新時代全國青年藝術家的創作風貌
此次展覽由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聯合主辦,《美術縱橫》雜志承辦,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等多家機構協辦,以極具前瞻性的視角,為當代青年藝術發展搭建起全新平臺。
“藝述未來—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宣傳海報。
南都記者從主辦方獲悉,展覽自啟動作品征集以來,便吸引了眾多青年藝術家踴躍參與,共收到作品投稿圖片 1200 余份。歷經層層嚴格篩選,主辦方先從投稿作品中初選出 300 件進入線下圖片評審環節,隨后由 5 位權威評委秉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通過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 150 件作品進入入展終評。最終,僅有 50 件作品脫穎而出,得以在展覽中精彩呈現。整個評審過程全程錄像、拍照并進行現場報道,不僅確保了評審的透明性,更為構建健康良性的展覽生態與評審機制樹立了典范,極大增強了社會各界對展覽的價值認可。
參展作品:楊麗麗《生命之歌》180cm×180cm 布面油畫 2025年。
17位名家的經典力作與50位青年藝術家的創新作品同臺
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在于其創新性地構建了 “傳統—當代—未來” 的對話矩陣,以及“老—中—青”藝術家傳幫帶的互動機制。主辦方特邀 17 位在全國具有深厚學術影響力和代表性的藝術家,攜其經典力作與 50 位青年藝術家的創新作品同臺展出。新老藝術佳作珠璧相映,不僅實現了藝術理念的跨時代碰撞,更切實形成了助推青年藝術發展的完整生態鏈,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了難得的學習與交流契機。
特邀作品:賴智豪《崛起》69x69cm 紙本水墨 2024年。
開幕首日,一場精彩紛呈的開幕學術交流會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B1 報告廳同步舉行,吸引了藝術界、媒體界、企業界專業人士及藝術愛好者近 300 人齊聚一堂,共襄藝術盛舉。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主席汪曉曙與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院長羅奇先后致辭,他們對青年藝術家寄予厚望,鼓勵青年一代在傳承傳統藝術精髓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參展藝術家代表楊麗麗則深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路歷程,展現出青年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與獨特思考。
學術交流會由活動策展人、澳門城市大學博士生導師陳國輝擔任學術主持。陳國輝與莊程恒(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美術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馮嘉安(中山大學藝術學院助理教授)、馮原(中山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3 位嘉賓,圍繞 “多維重構:當代青年藝術創作的突圍與策略” 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的學術對話。專家們從藝術理論、創作實踐、社會影響等不同角度,全面剖析了當代青年藝術創作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思想的饕餮盛宴。
“藝述未來” 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不僅僅是一場匯聚藝術佳作的展覽,更是無數青年創作者以獨特藝術思維重構現實的生動體現。當青年藝術家們將畫筆與情感深度交融,將油彩注入時代氣息,觀眾在展覽中看到的,不僅是藝術形式的創新裂變,更是青年藝術家在新時代背景下對自身藝術主體性的深度探索與重新確認。此次展覽不僅致力于成為檢驗全國青年藝術創作水平的重要學術平臺,更期望化作一面折射青年思想光譜的人文棱鏡,為未來藝術發展編織出充滿希望與意義的全新圖景。
展訊——
藝述未來——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時間:5月24日—6月17日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16、17 號廳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何夢怡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