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夜當晚,著名劇作家羅懷臻應邀在文化廣場花園內(nèi)為央視現(xiàn)場轉(zhuǎn)播擔任嘉賓講解。央視記者問道:“羅老師,您擔任編劇的舞劇《朱鹮》和湘劇《夫人如見》,是第十三、十四次托舉主演贏得梅花獎了吧!與梅花獎的緣分真是‘一生一世’(1314)啊!”
梅花獎頒獎現(xiàn)場,朱潔靜(左二)談及朱鹮喜笑顏開
豈止?!好演員才能體現(xiàn)好劇本,好劇本才會給好演員創(chuàng)造表達的空間,羅懷臻接受本報專訪時首先贊揚本屆梅花獎針對近年“主題創(chuàng)作”扎堆、舞臺大制作擠壓演員表演空間,強調(diào)回歸中華戲劇美學寫意精神,新編歷史劇、現(xiàn)代戲、傳統(tǒng)戲“三并舉”三者并重,有一種及時“糾偏”的作用。他從個人的角度回顧自己創(chuàng)作的這十四個劇本前后,其中既有自己的影子,也通過藝術(shù)時空的再造,把戲劇精神通過那么多優(yōu)秀的表演藝術(shù)家呈現(xiàn)給了更廣大的觀眾,甚至賦予了欣賞過這些劇目的觀眾全新的人生哲思……高質(zhì)量戲劇,重啟高質(zhì)量生命,點亮高質(zhì)量生活。
朱潔靜:向“梅”而生成“鹮仙”
作為中國戲劇表演最高獎,“競梅”很殘酷、“摘梅”最光耀。羅懷臻編劇的舞劇《朱鹮》2014年首演——開創(chuàng)了中國舞劇商演先河,并開創(chuàng)了隨后同樣由他編劇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綿延至今的紅色主題演出高口碑高票房的市場奇跡。
但是,直到《朱鹮》問世11年后的梅花獎頒獎禮上,主演朱潔靜才摘得梅花獎。羅懷臻說,“這一晚,朱鹮與朱潔靜‘身形合一’,就是‘鹮仙’”——“鹮仙”是雙關(guān)語,既指她在劇中的角色名,也融入了朱鹮保持高貴、不愿茍活的精神。
朱潔靜主演舞劇《朱鹮》
羅懷臻談及當年上海歌舞團創(chuàng)作舞劇《朱鹮》是源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日本館里,展示的日本最后一只朱鹮阿金的標本的故事。朱鹮在日本國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鳥“”,這一種類的鳥遍布亞洲,原本是人類的朋友,但是隨著工業(yè)化發(fā)展不斷提升,對生存環(huán)境要求很高的它們逐漸退守、死亡,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僅存的最后一只朱鹮阿金的生活狀態(tài)就頗受關(guān)注,被電視臺直播。某日,奄奄一息的阿金忽然振翅高飛——但是已忘記身處樊籠,撞到頂棚,最終保持著翱翔的姿勢、趴在地上死去。它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和追求高遠的目標感,震撼了電視機前的觀眾。
1981年,中國在陜西洋縣境內(nèi)發(fā)現(xiàn)了7只野生朱鹮,時至今日,已經(jīng)超越了600只。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野生朱鹮的國家。這也是日本到上海參加世博會時,把阿金標本送來展出的寓意和情誼。
構(gòu)思、創(chuàng)作了4年的舞劇《朱鹮》2014年4月首演于東方藝術(shù)中心,當年10月7日在日本首演時,朱潔靜腳趾其實已經(jīng)在排練中受傷,但是她依然靈動地躍上舞臺。2016年,《朱鹮》參加了第11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公布獲獎名單的那一晚,朱潔靜結(jié)束北京的演出連夜趕往西安,轉(zhuǎn)機的中途期待是否能傳來獲獎的消息……最后,沒有消息。她熱淚盈眶,但不曾落淚。羅懷臻說:“這就是‘朱鹮’的命運——不以異化自己求生存。就像阿金,如果沒有應有的健康生態(tài)——我就死給你看。美麗的代價,就是不向世俗妥協(xié)。”
羅懷臻說的也是舞劇《朱鹮》的命運。在2019年《永不消逝的電波》問世前,《朱鹮》是上海歌舞團的招牌——但業(yè)內(nèi)觀念還為未更新,認為這部舞劇“跨舞種——上半身是民族舞,下半身是芭蕾,很多編排又是現(xiàn)代舞……很難評。”當時,誰也沒想到,《朱鹮》還為“電波”商演,鋪墊了通路、探索了渠道。甚至,到了“電波”——藝術(shù)形式跨得更厲害,不僅限于舞種的跨越,還拓展到了話劇、電影等各類藝術(shù)形式:“‘朱鹮’一直受傷,但是一直按著自己的健康道路前行。”
暫不得獎,對朱潔靜而言還不是最大的考驗,在與王佳俊搭檔,聯(lián)袂主演了《朱鹮》和“電波”之后,最大的人生考驗在去年11月時來臨——她查出了惡疾。羅懷臻鼓舞她:“人,為何要治病?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活得精彩——你是要‘活下去’還是‘活回來’?你把剩下的6個月的治療期,當康復期!”朱潔靜感激涕零道:“我心里要選的,就是羅老師的話。灰溜溜得活著、治病,干嘛呢?既然受苦,那就是為了重返舞臺!”羅懷臻繼續(xù)鼓勵道:“那就以梅花獎為目標!”
朱潔靜暫別舞臺8個月,回歸正好是今年5月梅花獎終評。期間,她偶爾出現(xiàn)在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shù)獎頒獎禮現(xiàn)場,跳了3分鐘《朱鹮》片段;張園的梅花獎快閃活動,亮相了大約30分鐘。誰也不知道,每一次這樣的亮相前后,她都躺在病床上。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下,即便期間經(jīng)歷各種放化療,朱潔靜一根頭發(fā)都沒掉。獲得梅花獎當晚,她的出場靈動且有些小雀躍——幾乎所有觀眾都看不出她是位康復中的病人。羅懷臻贊嘆道:“今晚,朱潔靜與‘鹮仙’‘合體’了;今晚之前,朱潔靜是明星,今晚之后,就是當之無愧的‘舞蹈家’,成為一種人格的象征。”
梅花獎,是磨礪藝術(shù)家的分水嶺
梅花獎,是磨礪藝術(shù)家的分水嶺。得了梅花獎的演員,萬般氣象都超越了以往。“最理想的梅花獎,就是演員的代表作,是其內(nèi)心精神的寫照,也是其藝術(shù)高峰。”
淮劇名家梁偉平自主演《金龍與蜉蝣》一夜成名且該劇開創(chuàng)了“都市新淮劇”。甬劇團在差點被掛上“兒童劇院”招牌之際,王錦文主演的甬劇《典妻》讓甬劇團“破繭重生”。張靜嫻主演昆劇《班昭》贏得昆劇演員第一個“二度梅”,也讓更多觀眾開始關(guān)注昆劇,才使得昆劇逐漸發(fā)展到今天的聲勢。羅懷臻回憶道:“《班昭》在上海演出時,演出前為她做義務導賞的是滬上文化界名人鄧偉志、趙麗宏、王小鷹、葉長海等,《班昭》在北京首演的當天,我在北京晚報上看到昆劇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非遺項目榜首的一條豆腐干消息,當時,大家還在后臺化妝,準備上臺演出,當時昆劇出于低谷,誰都沒料到2001年5月18日這一天,是昆劇復蘇的轉(zhuǎn)折點。”繼“昆二班”張靜嫻主演《班昭》獲得“二度梅”,谷好好主演的昆劇《一片桃花紅》又摘得了“昆三班”第一朵梅花,而川劇演員沈鐵梅因主演川劇《李亞仙》成為中國戲曲演員最年輕的“梅花大獎”獲得者……
沈鐵梅主演川劇《李亞仙》
梅花獎鼓勵的不僅僅是演員的技藝性表演,更是要鼓勵演員通過創(chuàng)作新劇目產(chǎn)生個人的、劇團的、劇種的,甚至一個時期舞臺藝術(shù)的“代表作”,如尚長榮的《曹操與楊修》,陳少云的《成敗蕭何》,張靜嫻的《班昭》,又如沈鐵梅的《金子》,韓再芬的《徽州女人》,李樹建的《程嬰救孤》等。梅花獎鼓勵演員創(chuàng)作出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如果只是傳承老戲,那么要劇作家做什么呢?”羅懷臻問得到位。
羅懷臻編劇的湘劇《夫人如見》,還助力周帆獲得了今年的梅花獎。130年前,譚翤同帶著妻子李閏來到上海。李閏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第一份女性報紙——女學報;第一個女性組織——女學會……“如果周帆只是演一出《琵琶記》,不過是又演一個很多人演過的趙五娘罷了,即使她摘得了梅花獎,卻并不會為湘劇留下新的財富。”
周帆主演湘劇《夫人如見》
中國劇協(xié)顧問羅懷臻透露,梅花獎,是40多年前,面對傳統(tǒng)文化的凋敝、表演人才的斷檔,由北京一批德高望重的戲劇家倡議設立的。與此同時,還設立了全國優(yōu)秀劇本獎——1994年,在曹禺先生離世前一年更名為曹禺戲劇文學獎。羅懷臻憑作品淮劇《金龍與蜉蝣》、昆劇《班昭》、甬劇《典妻》、京劇《西施歸越》曾4次獲得過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2010年羅懷臻當選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后,聲明不再參評戲劇個人獎項。他的劇本不僅為14位獲得梅花獎的演員創(chuàng)作了“一生一世”的代表作,也讓觀眾通過中國戲劇的舞臺能感受到這些戲劇人“三生三世”的藝術(shù)赤忱!
王錦文主演的甬劇《典妻》
附錄——
主演羅懷臻劇本榮獲“梅花獎”的演員
梁偉平淮劇《金龍與蜉蝣》
章瑞虹越劇《梅龍鎮(zhèn)》
王錦文甬劇《典妻》
張小君越劇《榮華夢》
趙媛媛黃梅戲《孔雀東南飛》
李文黃梅戲《長恨歌》
谷好好昆劇《一片桃花紅》
李青京劇《李清照》
萬曉慧京劇《建安軼事》
李仙花漢劇《柳如是》(二度梅)
張靜嫻昆劇《班昭》(二度梅〉
沈鐵梅川劇《李亞仙》(梅花大獎)
朱潔靜舞劇《朱鹮》
周帆湘劇《夫人如見》
原標題:《朱潔靜等14位演員摘梅靠“護花使者”上海編劇羅懷臻》
欄目編輯:華心怡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朱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