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 17:50 | 來源: 中國網
科技擎畫時代經緯,創新鑄就國之重器。
“貼地飛行”的復興號,涌動著創新中國的澎湃動力;密布交織的鐵路網,見證著“流動的中國風景這邊獨好”的充沛活力;繁忙延伸的鐵路網,講述著現代化中國的深厚實力。
一部中國鐵路科技創新史,就是一部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史。
“高速鐵路:創新發展讓生活更美好”。在全球共識中,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將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是一場全球高鐵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更是中國鐵路以創新為驅動、以擔當為底色,向世界交出的一份高質量發展答卷。從“追趕者”到“領跑者”,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標準”,中國高鐵以自主創新的磅礴力量,在時代長卷上鐫刻下屬于中國的輝煌印記,彰顯了大國重器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鐵路的崛起之路,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奮斗史。
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2019年,京張高鐵通車。京張鐵路“人”字形折返線設計,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京張高鐵采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為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智能高鐵。百年京張,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未來,見證了中國鐵路勇闖“無人區”的壯舉,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中國高鐵以年均投產新線3000公里的“中國速度”,織就了總里程超4.6萬公里的全球最大高鐵網,覆蓋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從平原到高原、從沙漠到沿海,中國高鐵攻克了復雜地質條件、極端氣候環境等世界級難題,構建起涵蓋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的全產業鏈技術體系。“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不僅改寫了世界鐵路發展史,更以“中國方案”重塑全球交通格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高鐵的崛起,關鍵在于將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中國鐵路人堅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在高速列車轉向架、牽引系統、制動系統等核心領域實現全面突破。CR450科技創新工程中,動車組明線上單列時速435公里、相對交會時速870公里的世界紀錄,標志著中國高鐵技術邁入全新維度。中國高鐵的科技創新,實現了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引領”,從智能建造到智能運維,從北斗導航到5G通信,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合,已成為全球智能鐵路建設的典范。而京張高鐵67項智能化專題科研,彰顯了中國高鐵“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與智慧。作為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去”的第一單,雅萬高鐵攻克熱帶雨林復雜地質難題,全線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為世界高速鐵路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
中國高鐵的擔當,體現在推動全球交通治理體系變革中。世界高速鐵路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本身就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高鐵貢獻的高度認可。這場以“高速鐵路:創新發展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盛會,必將通過全體會議、圓桌論壇、創新之旅等活動,搭建起技術共享、經驗互鑒的全球平臺。從非洲蒙內鐵路到中老鐵路,從匈塞鐵路到雅萬高鐵,中國高鐵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雅萬高鐵使東南亞首次邁入“高鐵時代”,每年帶動沿線經濟增長超5%,成為當地的致富路、幸福路、放心路;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3個城市,連接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中國鐵路大步走出去,用實際行動詮釋“創新發展讓生活更美好”的深刻內涵,創新成果惠及全球。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國高鐵正以“數智化”轉型為翼,以“雙碳”戰略為舵,加速構建“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現代化鐵路網。面向未來,中國高鐵必將以更開放的胸襟、更前沿的科技、更包容的生態,推動世界鐵路事業邁向新高度,讓中國高鐵這張“國家名片”延伸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闊未來!(文/李紅紅 圖/宋佳琦、陳屹軻)
【責任編輯:唐佳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