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以“研學+思政”為創新載體,串聯傳統文化、生態治理、紅色教育和國防科技等多元場景,讓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歷史厚度、感知生態責任、傳承紅色基因,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注入鮮活力量。
活動現場。吳忠市利通區委宣傳部供圖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第十二小學的研學之旅從一捧黃豆開始,解鎖非遺工坊里的文化密碼。在“興豆緣”豆腐文化科普長廊,學生們循著西漢淮南王劉安制豆腐的歷史脈絡,親手推動石磨感受“鹵水點豆腐”的千年智慧。當三年級學生王雨桐捧起自制的豆腐時驚嘆:“這么多道工序才成就一塊豆腐,古人智慧真了不起!”這堂實踐課程,讓傳統技藝從典籍記載化作可觸摸的文化記憶,成為滋養文化自信的生動教材。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黃沙之上,金銀灘中心學校140余名師生用腳步丈量治沙奇跡。學生們扎下麥草方格,觸摸沙生植物,在全國防沙治沙展覽館,學生們見證“五帶一體”科技治沙體系如何將沙漠變為綠洲?!耙郧坝X得治沙是課本里的詞,今天才知道每株草木都凝聚著心血。”六年級學生馬浩然感嘆道,實踐課已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植孩子們的心田。
吳忠市利通區第九小學打造的立體研學路線,深刻體現了紅色地標中的精神傳承。學校將寧夏利通區余家橋烈士陵園的錚錚誓言、寧夏水利博物館的治水智慧、董府家風家訓的文明密碼有機串聯,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獻花宣誓、“紅領巾講解員”在古院落里講述家風家訓、在水利博物館中感悟大禹精神與黃河治水史的研學活動。寧夏利通區第九小學的德育副校長余娟說:“在歷史場景中理解責任擔當,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p>
吳忠市利通區孫家灘中心學校210名學生登上退役“銀川艦”,學生們觸摸艦載裝備、體驗潛艇模擬裝置,對學生們進行了一場有意義的國防教育。孩子通過親手拼裝戰機模型、觀摩現代化國防設施,在震撼體驗中筑牢強國有我的信念。
寧夏利通區研學實踐依托寧夏吳忠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學校統籌推進,已形成水利、生態、黃河保護等5大模塊20條精品路線,2025年累計開展37批次研學活動。創新構建的“實地行走+沉浸體驗+動手實踐”模式,讓超萬名青少年在非遺工坊讀懂文明傳承,在治沙前線見證生態奇跡,在紅色地標賡續精神血脈、筑牢強國之志。
下一步,利通區將持續深化“大思政課”建設,通過“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接班人。
來源:吳忠市利通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