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應急廣播微信公眾號
昨日(5月24日)
南方的強降雨過程進入尾聲
范圍收縮到華南一帶
強度也有所減弱
預計本周末
除廣西、廣東、云南等地部分地區
有中到大雨或暴雨外
全國整體天氣將趨于平靜
5月25日至26日
江南及其以北大部地區
雨水較少
不過
暴雨停歇不等于風險解除
雨后三天
仍是地質災害高發期
請注意做好防范措施
雨后致災 奪人性命
雨后作業遇難
2024年6月3日,廣西河池市天峨縣更新鄉東瓦村大坳屯,因雨后塌方堵住排水溝導致雨水流入屋內,胡某在疏通排水溝作業時被泥土掩埋遇難。
私自返家被埋
2020年8月21日,受連續強降雨影響,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富泉鎮中海村6組突發山體滑坡,造成7人死亡2人失聯。據悉,事發前當地組織過撤離,9名被埋人員系入夜后私自返回家中。
為什么地質災害有滯后性?
地質災害不僅在下雨時容易發生,還具有滯后性。
雨停后,山坡上部飽和土體形成的地下水順著山坡向下滲透匯集,山坡下部巖土體處于超飽和狀態,在重力作用下極易失穩發生滑坡、崩塌。
此外,在重力的作用下或雨后邊坡處于極限穩定狀態時,遇加壓、震動、挖掘等人為不合理擾動,山體易失穩發生滑坡、崩塌。
高發時段與區域
時間:降雨結束后3天內風險最高,尤其是首次晴天或再次降雨時。
地點:山區、河谷、高陡邊坡、臨崖臨水路段、人工切坡建房區域等。
山區居民避險
應從細節入手
對于山區居民來說,根據當地政府的地質災害預警,在危險發生前及時轉移,是確保安全的前提。另外,從細節處科學防范災害,也能減輕災害帶來的傷害。
湖南、江蘇等地在汛期開展的“挪床行動”,就有效地避免了人員傷亡。
“挪床行動”又稱為“住前不住后,住上不住下、住高不住低”避險法,通常是指在地質災害易發生地區生活的群眾,下雨時要從樓下搬到樓上住,從靠近山體的后屋搬到離山體較遠的前屋住,對家中床鋪位置進行調整。這樣即使有小的崩塌,滑下來后也不會被傷到。
2024年5月5日,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甘溪灘鎮發生一起山體滑坡險情,石塊沖破墻體及窗戶涌入房內,皮姓夫妻二人由于聽取巡查人員建議,提前搬至離山體較遠的前屋居住,最終成功避險。
泥石流、山體滑坡
來襲如何應對?
1. 在溝谷內逗留或活動時,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 泥石流、山體滑坡襲來,不要順著河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應向與洪流方向垂直的兩邊山坡上爬。
3. 若陷進沙流,別呼救,泥沙會堵住嘴。抱緊大的物體別撒手,再向岸邊移動。
4. 當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
此外,災害發生后,如已撤出危險區,千萬不要隨意返回家中收拾物品或查看情況,避免二次遇險。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地質災害隱蔽性強
即使天氣轉晴
隱患仍可能持續數日
雨后恢復生產生活時
尤其要注意安全
提高警惕避免僥幸心理
27日至29日
南方將迎新一輪降雨
請關注臨近預警預報信息
避免前往地質災害易發區域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中國應急管理、央視新聞客戶端、廣西自然資源、@中國天氣
(國家應急廣播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