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涪陵區江北街道二渡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這座占地3.76平方公里、擁有3071名村民的“世界榨菜第一村”用黨建紅、產業金、治理藍、文化綠繪就出鄉村文明善治共富的多彩畫卷。
二渡村被譽為“世界榨菜第一村”。涪陵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紅色引擎:激活文明創建“主心骨”
走進二渡村黨群服務中心,“1個村黨委+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個黨支部+3個黨小組(網格)+22個黨員聯群點”的組織架構圖格外醒目。
二渡村的田園風光。涪陵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村黨委將文明創建作為“書記工程”,通過網格劃分責任區,讓“創建全國文明村”成為全村共識。黨員“三亮一曬”工作機制(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曬家風家訓)進一步升級,22個黨員聯群點織密服務網絡,帶動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蓬勃發展。
同時,升級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設婦女之家、心理輔導室、文明實踐積分超市等10余個功能室,智慧鄉村屏上系統實時更新黨員教育、科普知識等內容。村民既可在農家書屋捧書細讀,也能通過電視、手機隨時查看村務動態,“線下+線上”的立體服務圈讓文明實踐觸手可及。
金色產業:夯實文明根基“壓艙石”
初夏的二渡村,3000畝青菜頭基地綠意盎然。作為涪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這里匯聚了榨菜產業龍頭企業——涪陵榨菜集團,全國最完備芥菜種質資源庫渝東南農科院坐落于此,這里還是全國最大青菜頭選育栽培基地。
手工榨菜。涪陵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科技賦能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二渡村的智能灌溉系統讓青菜頭畝產提升30%,“北山手作”品牌旗下的風脫水榨菜年銷超100噸,加工銷售收入突破1000萬元。
同時,“農戶入股+集體管理+企業運營”模式催生15個庭院經濟項目,鄉野茶食、金頤榨菜體驗館等新業態吸引3.2萬人次游客。人居環境整治同步發力,150戶庭院變身“微花園”,518座無害化廁所、11公里污水管網織就生態底色,660盞太陽能路燈照亮鄉間小路,“田園變公園”的愿景照進現實。
此外,《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辦法》讓2024年村集體收入達438萬元,高素質農民培訓培育43名“新農人”,庭院經濟和企業務工帶動380余人就業,“錢袋子”鼓起來的同時,文明追求也日益高漲。
藍色治理:繪就智慧善治“新圖景”
在二渡村綜治中心,3D實景地圖實時跳動著全村動態。“屏上看村務、掌上查信息、云上聽廣播”的“三上”系統,讓基層治理裝上“智慧大腦”。89組智能廣播與視頻監控構建應急預警網,微信公眾號“掌上二渡”讓12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遠程參與村務決策,47起矛盾糾紛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及時化解。
智慧大屏。涪陵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500余本文明實踐積分存折記錄著村民的善舉:主動參與環境整治可積5分,調解鄰里糾紛加10分,累計5萬元物資兌換激發起“我為人人”的熱潮。每月“書記述、村民問、干部答、百姓評”的院壩會,讓20余次民主評議成為干群連心橋,移風易俗倡議書通過大喇叭傳遍村落,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漸成風尚。
綠色文化:涵養文明鄉風“精氣神”
“不屈不撓、精益求精”的榨菜文化精神,早已融入村民血脈。40余場“田間地頭宣講會”讓黨的創新理論“聲”入人心,30戶“鄉風文明示范戶”、6戶“福臨小院”成為文明標桿,“涪陵好人”的評選讓道德之光閃耀鄉間。清廉村居建設經驗獲全市推廣,50余名新鄉賢組成的“智囊團”為鄉村發展注入活水。
春節的龍獅表演、元宵的燈謎會、夏季的村晚……500余場志愿服務活動貫穿四季。央視《我的家鄉我的年》分會場的舞臺上,村民自編自演的榨菜文化情景劇贏得全國觀眾點贊;冬季“村晚”示范展示點的揭牌,讓“世界榨菜第一村”的文化名片越擦越亮。
從產業強村到文化興村,從環境美村到善治安村,二渡村的文明創建之路,正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如今的二渡村,不僅是榨菜產業的“世界舞臺”,更是鄉風文明的“精神高地”,它正以全國文明村鎮為新起點,在鄉村善治共富的征程上闊步前行。(譚艷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