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2025米蘭國際展覽中心特別裝置亮相,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意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Paolo Sorrentino)攜手舞臺設計師瑪格麗塔·帕利(Margherita Palli)與聲音藝術家馬克斯·卡薩奇(Max Casacci),以裝置藝術《甜蜜的等待》重新詮釋“等待”這一人類共通的情感。
作品將展館空間轉化為懸置情緒的俯視鏡頭,在視覺與聽覺的邊界游走,試圖剝離等待的焦慮外殼,揭示其作為“生命最嚴肅時刻”的本質。
等待:從焦慮到孕育的維度轉換
在索倫蒂諾的筆下,等待被拆解為兩種動詞形態:一種是被動的焦灼——緊盯時鐘的坐立不安,另一種則是主動的沉淀——緩慢卻豐饒的過渡期。正如他所說:“等待不是靜止,而是凝視的偏移,是無需奔跑的追尋。” 裝置《甜蜜的等待》以醫療候診室為靈感原型,將人們習以為常的冰冷空間(白墻、硬椅、閃爍的電子屏)重構為一場“溫柔的催眠之旅”。
設計師帕利以半透明玻璃打造迷宮般的結構,隱藏其中的心臟裝置以若隱若現的搏動聲提示生命的存在;演員們身著米蘭小劇院裁縫工坊特制服裝,以溫和的肢體語言代替傳統候診室的冷漠感;卡薩奇則用海浪、森林風聲與水晶震顫編織音景,將等待的節奏化為可感知的呼吸。索倫蒂諾強調:“這里不強迫你正襟危坐,而是邀請你如童年騎木馬般漫游。成年人的搖椅變成子宮般的繭,焦慮被轉化為對黎明的期待。”
舞臺設計師帕利:從歌劇到展館的跨界實驗
擁有四十年舞臺經驗的帕利坦言,首次與電影導演合作充滿未知:“當他提到‘藏有心跳的萬花筒’時,我決定沿用歌劇設計邏輯——用短暫的結構傳遞永恒的符號。”她與搭檔馬爾科·克里斯蒂尼(Marco Cristini)將展館視為微型劇場,以磨砂玻璃的折射模糊現實邊界,讓參觀者在移步換景中觸碰“等待”的多重隱喻。
聲音藝術家卡薩奇:用自然之聲重塑時間肌理
作為意大利傳奇樂隊Subsonica的創始人,卡薩奇近年深耕環境聲音藝術。此次他摒棄傳統樂器,采集自然元素構建聲場:“等待并非寂靜,它是海潮漲落般的內部節奏。” 聲音隨參觀者的移動起伏,如同等待中時而緊縮、時而舒展的時空體驗。
在“即刻滿足”時代重探等待的哲學
索倫蒂諾的裝置試圖回應一個悖論:當科技將效率推向極致,為何等待反而成為現代人最恐懼的空白?《甜蜜的等待》給出的答案是——等待的本質是混沌轉化為秩序的孵化器,它要求我們學會與虛空共處,并在其中窺見重塑自我的可能。(供稿:米蘭國際家具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