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童年記憶里,小時候沒少下塘下河去抓魚。其中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很多的水溝、池塘中常常活躍著一種色彩艷麗、生性好斗的小魚。
在當時它不怎么值錢,也沒人重視它,這種魚就是中國斗魚。曾經隨處可見的它,如今在自然水域逐漸減少,卻在觀賞魚市場嶄露頭角,身價達到5-10元一條。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了解這種充滿魅力的魚類,看看它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一、中國斗魚的簡介
中國斗魚是鱸形目絲足鱸科斗魚屬魚類的統稱,在我國分布廣泛,也因此擁有眾多俗稱。
在南方地區,人們常稱它為“菩薩魚”,因其色彩斑斕,宛如菩薩座下的神魚;
在廣西、廣東等地,它又被叫做“龐皮婆”、“花手巾” ,“花手巾”的名稱源于其體表絢麗多彩、猶如手巾上花紋的獨特外觀;
在福建,它還有“三斑魚”的稱呼,這是因為其身體上明顯的三塊深色斑紋。
這些俗稱不僅體現了地域文化的差異,也反映出人們對中國斗魚的熟悉與喜愛。在你的家鄉,它又叫什么呢?我家鄉叫它“草鞋底”,不知道為何有這樣的叫法。
二、中國斗魚的生物特性
中國斗魚體型呈長圓形,側扁,它是一種長不大的魚,體長一般在5-10厘米之間。
這種魚小巧可愛,它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絢麗的體色,雄魚體色鮮艷,具有紅藍綠等多種色彩交織,尤其是在發情期,魚鰭舒展開來,宛如飄動的彩帶;相比之下,雌魚體色則較為暗淡。
這種魚具有獨特的生理結構,擁有輔助呼吸器官——褶鰓,這使得它們能夠直接呼吸空氣。
即便在溶氧量較低、水質較差的水域,如農村的小水溝、池塘,甚至是幾乎干涸的水洼中,中國斗魚也能生存,這是它們能在過去農村廣泛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斗魚生性好斗,尤其是雄魚之間,為了爭奪領地、配偶,常常會展開激烈的爭斗。
它們會張開魚鰭,展示鮮艷的色彩,相互撕咬,場面十分激烈。同時,它們也是雜食性魚類,幼魚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蟲幼蟲為食,成魚則會攝食藻類、水生昆蟲、小型魚蝦等。
三、中國斗魚的價值
從觀賞價值來看,中國斗魚色彩艷麗、游姿優雅,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隨著觀賞魚市場的發展,經過人工選育的品種,如白化品種、藍叉尾斗魚等,更是受到眾多水族愛好者的追捧。
其獨特的好斗性,也讓一些愛好者將其作為觀賞斗魚比賽的對象,增添了趣味性。
在生態價值方面,中國斗魚作為雜食性魚類,能夠控制水生昆蟲和藻類的數量,在水域生態系統中起到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此外,中國斗魚在我國分布歷史悠久,承載著許多人的童年記憶和鄉土情懷,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是鄉村生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中國斗魚的養殖技巧
養殖中國斗魚,首先要準備合適的魚缸。由于它們體型較小,30 - 40厘米的小型魚缸即可,但要注意加蓋,防止它們跳出。
水質方面,中國斗魚對水質要求不高,適應pH值在6.0 - 8.0之間的水體,水溫保持在20 - 30℃為宜。
在飼養密度上,每升水飼養1 - 2厘米體長的魚較為合適,避免過度擁擠引發爭斗。可以在魚缸中種植水草,放置沉木、石塊等,為它們提供藏身和繁殖的場所。
飲食方面,中國斗魚不挑食,可投喂豐年蝦、紅蟲、水蚤等活體餌料,也可喂食人工飼料,每天投喂2 - 3次,每次以5分鐘內吃完為宜。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混養,要避免與體型過小或性情溫和的魚類混養,以免中國斗魚攻擊其他魚類;若養殖多條雄魚,最好設置多個躲避空間,減少爭斗。
曾經在農村水溝里常見的中國斗魚,如今憑借獨特的魅力在新的領域綻放光彩。別看在農村過去它很常見,但是如今也變得少見了。
也是因為稀少,再加上顏值也高,這種魚如今普遍都要5-10元一條哦。你家鄉還有這種小魚嗎?如果有,要保護好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