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1日,朝鮮新建造的5000噸級驅逐艦下水儀式在清津造船廠舉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出席。
然而,如此隆重的儀式卻發生了嚴重的事故。根據朝鮮官方的通報,該型驅逐艦下水時,因操作不當,導致船體底部的下水滑板提前脫離船臺,致使船體擱淺,甚至出現船體失衡。總結分析,那就是下水失敗了。
要知道這事兒可不簡單,怕是一個“局中局”。
因為在建造過程中船舶下水,屬于最常規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朝鮮花費大力氣建造的新型驅逐艦下水。這等于是說,建造工作基本都完成99%了,結果最簡單的1%反而關鍵時刻掉了鏈子。
退一步講,就算下水出現事故屬于無法完全避免的情況,但在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出席儀式的眼皮子底下,這種出事的概率怕是無限趨近于零。所以,這件事很可能絕非表面上那么簡單,有外界猜測這很有可能是一個“局”。
這可能不是毫無根據的,從此次朝鮮下水的驅逐艦噸位判斷,應該是4月25日下水的新型驅逐艦“崔賢”號的姊妹艦。當時“崔賢”號的下水可謂一帆風順,而且“崔賢”號所展現的新型武器裝備也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
可以說“崔賢”號整個下水儀式,不但圓滿完成,而且達到了朝鮮官方預期的效果。那就是既起到了宣傳朝鮮海軍新面貌的作用,也起到了威懾的作用。
所以,有了之前的經驗,外界就很難理解在第二艘艦艇下水時反而出現重大的失誤。而這個蹊蹺的失誤,很可能令整艘艦艇的龍骨受到重創、甚至報廢,這個細小環節的失誤是不是有預謀的?
而金正恩似乎也意識到這件事不簡單,在事后第一時間,就表示這是一個無法容忍的重大事故和犯罪行為,并且專門成立了調查組,明顯是不想輕易將這件事抹掉。
當然外界猜測,還有一個原因在于,朝鮮新型驅逐艦之所以出現此次事故,很可能是急于求成和技術不成熟造成的,所謂下水出錯是忙中出錯的體現。
在“崔賢”號驅逐艦下水時,外界就一片驚嘆。因為當時“崔賢”號所展現出的技術水平,大大超過了朝鮮本身的科研實力。
“崔賢”號驅逐艦有著大大小小三種共計74個垂發單元,根據口徑猜測,可以滿足執行防空、反艦、對陸等多種任務,多功能屬性甚至不輸中國的055萬噸大驅。
這還沒完,“崔賢”號驅逐艦還裝備有相控陣雷達系統。要知道該系統連日本、韓國等造船大國都需要購買美國的成品,但朝鮮如今直接“手搓”出來,讓世人驚嘆。
不過以朝鮮的科技水平可以肯定,這些武備必然有外來支援。而通過朝鮮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外界推斷這些武備技術很可能都是俄羅斯支援的。
但即便有俄羅斯支援,以朝鮮的技術水平一時半會兒消化了也不是易事,況且還是相隔不到一個月接連下水兩艘該型號驅逐艦,多少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味。
所以在這樣技術壓力頗大,且工期緊張的情況下,朝鮮技術人員忙中出錯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用通俗的話就是百密一疏,在最簡單的事情上犯了錯。
從這里我們也能夠看出,朝鮮也知道自身面臨的嚴峻的外部形勢,更明白自身國防技術與美韓等國差距巨大,急需快速更新換代。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趕工之下的低級失誤。
總之,此次朝鮮驅逐艦下水事故,看似事小,其背后的隱含的問題卻多,畢竟類似朝鮮新型驅逐艦這種核心裝備,事關朝鮮國防建設,更事關半島局勢和穩定,怕是此次事件后續還有內幕被揭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