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7時許,在臺灣新北市三重區先嗇宮建宮271周年慶典活動上,一陣鏗鏘有力的鼓聲劃破天際。
20多名身著彩衣、臉繪油彩的“梁山好漢”閃亮登場,他們手持雙槌,旋轉擊打,配以鑼鼓指揮,踏出剛勁舞步。
此時天空正下著雨,但現場民眾仍里三層、外三層圍住英歌隊,有的拍照,有的錄像,不時傳出陣陣當地方言“帥”的夸贊,氣氛熱烈。
受臺灣民間邀請,汕頭市濠江區珠浦社區的新宏勝英歌隊于5月17至19日赴臺展演英歌舞。這是被譽為“中華戰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英歌舞首次在臺灣展演。
3天時間,新宏勝英歌隊在臺灣奉上了4場精彩演出。隨著英歌舞的鼓聲在臺灣敲響,槌影交織成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槌起槌落間奔涌不息。
新宏勝英歌隊目前有70多人,他們平均年齡只有18歲,多數是“00后”。近年來,隨著英歌舞民眾基礎不斷加深,越來越多年輕人自發加入英歌隊。
對于這群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年輕人來說,此次入島交流,成為了大家成長經歷中的一次寶貴記憶。他們認為,英歌舞能跨越海峽來到臺灣,被當地民眾所喜歡,背后是英歌舞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
連日來,文博會正在深圳舉辦,汕頭展館也以英歌舞為主角,展現了舞步颯爽的英歌舞機器人、提供了英歌舞VR體驗……隨著英歌舞從田間地頭跳到世界舞臺、從潮汕地區的特色傳統文化搖身一變火遍全網,它已然成為廣東文旅的一張“新名片”。
期待
首次赴臺演出,既興奮又緊張
當聽說要去臺灣演出,新宏勝英歌隊的隊員們既興奮又緊張。
“這是第一次到寶島臺灣演出,我們覺得責任重大、意義重大。”新宏勝英歌隊隊長黃曉宏回想起數天前的演出經歷仍心潮澎湃。
“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汕頭的英歌隊,還要把大陸年輕人的精氣神也帶過去。”黃曉宏笑著說。
從接到任務到出發,新宏勝英歌隊快速召集成員,加強排練。由于隊員們都有各自的工作,大家只能抽出晚上時間聚到一起,商議演出的內容,只為給臺灣民眾呈現最佳的表演。
5月17日中午抵達臺灣后,新宏勝英歌隊吃過簡單的午餐就趕到新北市先嗇宮進行準備。當日,新北市下著瓢潑大雨,直到演出開始,雨還未停歇。為了不讓等待的民眾失望,黃曉宏指揮隊伍正常演出。迎著風雨,英歌表演正式上演。
傳統英歌以舞蹈為載體,演繹的是梁山好漢的故事。
黃曉宏告訴記者,拜錘作為英歌舞的一種行禮招式,最初是在宗教祭祀儀式中產生的,是向神靈表達敬意、祈求庇佑的一種方式。演出時,他們獻上了拜錘、猛虎下山、上梁山、八卦陣、疊羅漢陣等英歌招式,展現出一往無前、斗志昂揚、團結戰斗的英雄氣概和精神風貌。
濠江新宏勝英歌隊在臺灣新北市三重先嗇宮前激昂起舞。
伴隨著雨水,隊員們全力以赴,以最佳狀態展現了英歌舞的精氣神。每一次擊槌、跳躍和吶喊,都讓現場觀眾深感其激昂澎湃的壯闊之美。
大雨并沒有澆滅臺灣民眾的熱情,為了爭睹英歌舞表演,有的打著傘,有的穿著雨衣,有的干脆冒著雨……
現場掌聲、歡呼聲不絕于耳,手機、相機拍照的快門聲此起彼伏。有的民眾跟著節奏輕輕跺腳,有的小孩跟著模仿舞姿,大家以高漲的熱情回應著表演。
黃曉宏說,臺灣民眾反饋,過去只在網絡平臺觀賞到英歌舞演出,這一次現場觀看,感覺更氣勢磅礴,非常壯觀。來自家鄉的英歌舞演出也讓許多在臺的潮汕人產生共鳴,倍感親切。
在英歌舞演出間隙,原本給隊員們安排了短暫的休息時間。但現場人群久久未散,大家爭先恐后地與英歌舞隊員們合影留念。隊員們也顧不上休息,積極配合拍照。
“我印象很深刻,大家都很有禮貌地詢問能否合影,合影后也不停地道謝。”黃曉宏說,首次赴臺演出,隊員們心情格外振奮。“能參與兩岸文化交流深感榮幸,我們年輕一代也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參與者。”
互動
觀眾不吝夸贊,演員深受鼓舞
“這不僅是一場表演,更是一次文化傳播的契機。”18歲的黃若欣是這次赴臺交流表演唯一的女性英歌隊員,她告訴記者,臺灣民眾的熱情接待和真誠反饋讓她感到非常溫暖,“感謝這一次活動,讓我們有機會把潮汕英歌舞這一獨特的傳統文化瑰寶展現給臺灣同胞,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貢獻了一份力量。”
現場氣勢恢宏的英歌舞表演,吸引了臺灣民眾拍照記錄。
3天時間,除了在新北市三重區先嗇宮,新宏勝英歌隊還在新北市中和區福和宮、云林縣大埤鄉三山國王廟分別參與祈福英歌舞文化表演、祈福戲曲文化表演藝術交流活動。讓隊員們感動的是,大巴車抵達當地后,他們看到了早早就在現場熱情等待的臺灣同胞。一下車,臺灣同胞們蜂擁而上,與隊員們握手,致以最熱烈的歡迎。
面對臺灣民眾的熱情,新宏勝英歌隊也予以最真摯的回報。18、19日凌晨3時許,英歌隊的隊員們就提前進行妝造設計、棍棒練習,為上午的巡游表演做足準備。
隨著靛藍、朱紅等中國傳統顏色被一一點綴上臉,臉譜線條從粗獷逐漸細膩,傳統魂脈立刻有了生命力。“原本一個人物要花一個小時化妝,但化了這么多年,現在越來越熟練。”黃曉宏既是隊長,又身兼化妝師。他說,即便熟能生巧,20多名隊員的妝造,2名化妝師也要花上3個小時才能完成。
19日上午,新宏勝英歌隊來到云林縣大埤鄉三山國王廟進行表演。與首日大雨傾盆不同的是,當天很熱,仿佛六七月大暑天的溫度。著裝完畢的隊員們整裝待發,在等候出場時,許多隊員早早汗流浹背。
濠江新宏勝英歌隊在臺灣云林縣大埤鄉三山國王廟前激昂起舞。
“咚咚咚,咚咚咚……”
恢弘的鼓點、磅礴的氣勢,“梁山好漢”們手持雙槌叩擊起舞,燃情吶喊,將年輕人的血氣方剛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的每個動作都特別有張力,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讓你入戲。”現場臺灣民眾夸贊之余,也不忘拿出手機記錄。
在新宏勝英歌隊里,靳梓承擔任鑼手,演出時由于銅鑼被太陽曬得發燙,手握銅鑼的手也被不小心燙傷了。“當時覺得不能因為這點小事中斷演出。”其他隊員們在后來的采訪中表示,當天地面溫度非常高,大家穿著布鞋都能感覺到地面發燙,但大家都秉持著專業的態度,圓滿完成了整場演出。
“作為非遺傳承者,我們肩負著讓英歌舞這份文化藝術發揚光大的使命。”黃曉宏深感臺灣同胞的友善和尊重,他希望能有更多來自大陸的非遺可以去到臺灣交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之間延續。
意義
推動兩岸民俗文化交流
“這是汕頭首次組織英歌舞隊赴臺演出,對推動兩岸民俗文化、民間藝術交流發揮著積極作用。”汕頭市委臺辦二級調研員蔡文勝說,此次英歌舞隊入島交流展演,他們和英歌舞隊隊員一樣既興奮又自豪。興奮的是,這是今年全省首項入島交流的活動,新宏勝英歌隊也是首支入島交流展演的英歌舞隊;自豪的是,英歌舞隊在臺灣新北、云林等地的展演過程,受到了臺灣民眾的熱烈追捧,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現場體驗“中華戰舞”的魅力。
汕頭與臺灣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汕頭是廣東距離臺灣最近的城市,也是許多臺灣同胞的祖居地。據了解,明清時期,許多潮汕人移居臺灣,當時主要縣市均設有潮汕(潮州)同鄉會;1860年,汕頭開埠后就開通了高雄、基隆等多條通往臺灣的航線。
據不完全統計,臺灣的汕頭籍后裔約30萬人;而汕頭市南澳島與臺灣關系尤為密切,在臺的南澳籍同胞達10萬人,超過南澳本島人口。
臺灣新北市福和宮內,臺灣民眾圍觀英歌舞演出。
“這次英歌舞隊在臺展演引起了熱烈反響,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蔡文勝介紹,在5月18日至21日,汕頭舉辦了第十二屆臺灣青年嶺南行廣東世界遺產和非遺文化探尋營暨第八屆南澳相思花系列活動,還邀請了島內近400名臺胞參加,其間也有汕頭英歌舞展演互動體驗活動,營造了島內外相輝映的熱烈氛圍。
近年來,汕頭成功舉辦汕頭·臺灣(云林)融合發展活動周、策劃“青春同心 汕臺同行”青年交流活動季,推進汕臺媽祖文化、蘭花文化、教育事業交流,邀請島內潮汕同鄉代表出席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和世界潮商大會“兩大盛會”,出臺措施支持臺胞參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進一步推動汕臺文化交融。
傳承
堅定傳承英歌舞的決心
近兩年,潮汕英歌舞接連登上央視等舞臺,并在社交網絡上贏得了全國人民的關注,持續“火出圈”。
隨著英歌舞這項古老的非遺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活力,越來越多游客“為一場英歌舞奔赴一座城”,從五湖四海涌入潮汕,只為一睹英歌舞風采。
除了在國內火爆,英歌舞也揚名海外。今年春節,汕頭潮陽英歌隊赴德國哈瑙、法蘭克福和法國巴黎、里昂等地舉辦專場演出,向外國友人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覆蓋面超50萬人次,極大地提升了英歌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線上線下持續“火出圈”的同時,英歌舞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也在持續行動。
今年3月,汕頭市市場監管局正式批準發布并實施地方標準《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陽英歌》。這是廣東首個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定的地方標準。通過明確的標準界定,更好引導潮陽英歌傳承者、表演者以及愛好者,遵循傳統規范,鼓勵合理創新,使這一古老非遺綻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臺灣新北市三重先嗇宮慶祝建宮271周年活動,汕頭英歌舞打頭陣,吸引了大批臺灣民眾圍觀。
此次英歌舞到臺灣交流表演,也讓更多人了解和珍視中華文化的根與魂。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表示,英歌舞的精彩表演為慶典注入了獨特的民俗藝術魅力,為兩岸民間的文化交流搭建起橋梁。
“英歌舞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我們有義務將它傳播得更遠。”新宏勝英歌隊隊員黃澤勇說,當看到臺灣民眾對英歌舞的好奇與喜愛,更加堅定了他傳承和弘揚這門藝術的決心。
黃曉宏的感受同樣深刻,他目前就職于汕頭市中博職業技術學校,擔任課外活動英歌舞的教練。每個周一到周四的晚上,他都要給學校的英歌舞社團學生授課。“現在十幾歲的小孩是英歌隊里的主力軍,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文化傳承途徑。”黃曉宏認為,傳統文化要一代一代傳承,他希望能夠把學生們培養成熱愛英歌舞的好苗子。
信息來源:南方日報、南方+
編輯整理:濠江宣傳
關注濠江宣傳
了解濠江,愛上濠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