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盧家民 通訊員 陳青坡
5月25日,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象少年團走進中原誠信博物館,開展了一場以“誠信”為主題的沉浸式學習活動。通過參觀歷史文物、做誠信趣味游戲、聆聽誠信故事、感悟革命精神,新象少年團深刻感受誠信的內涵和時代價值。
“老師,這個青銅器上的銘文是不是就是古代的合同?”一位新象少年指著展柜好奇地詢問。活動剛開始,新象少年團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尋寶任務卡”。他們需要在博物館內根據展品線索完成貼畫收集任務。在隨后的講解環節中,積極回答問題的新象少年還獲得了博物館的特殊獎品。
“同學們知道嗎?‘無尖不商’原本指的是古代商人賣米時要把斗堆得尖尖的,體現的是誠信經營。”講解員從成語典故入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孩子們解讀誠信文化。
在歷史展區,從甲骨文的“信”字到商鞅“立木為信”的故事,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誠信在中華文明中的悠久傳承。走進革命歷史展區,新象少年團被革命烈士堅守信念、至死不渝的誠信精神深深打動,紛紛表示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誠信品質。在現當代展區的參觀學習讓新象少年們知道:誠信不僅是個人立身之本,更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活動的最后,全體成員齊聲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講解員又向新象少年團強調,要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踐行誠信,做到考試不作弊、借物及時歸還,將誠信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
參觀結束后,新象少年團范弈宸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喜歡的環節就是地圖尋寶貼貼畫的任務。我覺得中原誠信博物館很有趣。還讓我了解到了王一曼、楊靖宇和王二小的故事,讓我知道了誠信很重要,回去我要把誠信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今天我來到了中原誠信博物館,在這里我了解到了‘什么是誠信’。還知道了‘無尖不商’的‘尖’是尖尖角的尖。從今往后,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考試不作弊、借東西要及時還的好孩子。”新象少年團馬玗琪說。
“這次活動開得特別地有意義,講解員講解的風格特別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們通過這個參觀,特別清晰、深刻地感受到了誠信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讓他們通過這次活動,把這顆誠信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內心,也相信他們會用在自己的行動中。雖然這個活動時間不長,但是它長遠的影響,肯定會在孩子們的日常行為舉止中慢慢地展現出來。”新象少年團家長張柯在活動結束后感嘆。
“誠信是一種意識形態。我們館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實物,例如,用小拼圖、小貼畫、手工制作的方式和他們進行互動,讓孩子能聽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在互動過程中了解誠信。孩子們聽得非常認真,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我也希望他們能從哪怕一個故事、一句誠信名言,為他們以后的行為起到一個誠信的規范。”中原誠信博物館講解員王靜在活動結束后說。
編輯:張曉雨(實習)
二審:段玉龍
三審:盧家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