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淳在綜藝《無限超越班》第三季中提到“做不了影帝視帝做豎帝”,這一言論引發了關于短劇演員職業定位與行業生態的討論。
一、言論背景與核心內容
節目情境
在節目中,導師李誠儒詢問柯淳是否愿意接演長劇時,他以“表演存在不足”“工作忙碌無法靜心學習”為由婉拒,并表示更傾向于在熟悉的短劇領域發展,提出“做不了影帝視帝,就做豎帝”的觀點。該表態與他此前在短劇《好一個乖乖女》中的霸總形象形成反差,也呼應了他在綜藝中展現的清醒自我認知。
“豎帝”概念解讀
“豎帝”是柯淳對自身職業路徑的創造性定義,特指在豎屏短劇領域追求專業極致的演員。他認為通過持續拍攝短劇實現“量變到質變”,比強行進入長劇領域更有價值。這一說法反映了短劇演員群體對傳統影視行業評價體系的重新解構。
二、選擇背后的邏輯
表演能力的自省
柯淳坦言在長劇拍攝中暴露出角色連貫性掌控不足、接戲節奏不適應等問題。例如與劉濤搭戲時曾因短劇表演慣性導致接不住對手戲份,但他在節目中也展現出調整學習能力。這種對自身局限的認知,成為他專注短劇的重要動因。
行業生態的考量
短劇市場近年爆發式增長,形成了與長劇差異化的表演體系。柯淳作為該領域頭部演員,單天片酬可達2萬元,且通過《便利店男友》等作品積累了大量垂直受眾。他提出的“豎帝”定位,實質上是對短劇演員商業價值與藝術追求的平衡策略。
創作模式的適應性
柯淳在短劇中擅長通過微表情、方言臺詞等“碎片化演技”強化角色辨識度,例如《玫瑰藏于盛夏》中利用喉結滾動、偷瞄等細節塑造“白切黑”人設。這種表演方式與豎屏短劇快節奏、強沖擊的呈現需求高度契合。
三、行業反饋與爭議
支持觀點
專業認可:監導向華強曾現場邀約其拍戲,梁家輝評價其表演“帶有市井氣”,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短劇演員需要差異化發展路徑。
觀眾認同:粉絲贊賞其“不軋戲、不盲目跨界”的敬業態度,認為“豎帝”是流量時代難得的清醒選擇。
爭議與質疑
成長局限性:導師吳鎮宇等人曾指出其臺詞方式可能限制戲路,建議“戒掉固定講話模式”。
行業偏見:有觀眾認為節目中存在對短劇演員的隱形歧視,如部分嘉賓將短劇表演視為“耗損演員”的方式。
四、職業發展的多重可能性
從柯淳近期動態看,其發展呈現“短劇深耕+綜藝破圈”的雙軌模式:
短劇領域:通過《天臺上的貓》等新作鞏固“豎屏霸總”標簽,同時嘗試懸疑、喜劇等多元題材拓展戲路。
綜藝表現:在《無限超越班》中嘗試方言喜劇、陰郁反派等反差角色,展現適應不同表演體系的可能性。
行業探索:成立個人工作室嘗試“角色賦能”方法體系,推動短劇表演標準化,此舉被看作其對行業生態的主動建構。
這種既保持垂直領域優勢、又尋求主流認可的路徑,或將為短劇演員群體提供轉型參考。正如網友所言:“能在三秒鏡頭里讓觀眾記住的演員,何必用三十集證明自己?”柯淳的選擇,既是對市場需求的響應,也折射出影視行業評價體系多元化的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