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財經社 納蘭
5月21日,法國奢侈品牌香奈兒公布2024年財報,數據令人咋舌:營收同比下降5.3%至187億美元,凈利潤暴跌28.2%至34億美元。這是自2020年疫情期間門店關停以來,香奈兒首次出現營收與利潤雙雙下滑的局面。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場“寒冬”并非香奈兒一家之困——全球奢侈品行業正經歷系統性危機。
香奈兒的業績崩盤,與其激進的漲價策略密不可分。據彭博社報道,2019年至2024年,香奈兒經典手袋2.55售價上漲120%,CF手袋價格突破8萬元,入門款配飾如耳環輕松突破5000元。
這種“割韭菜”式的行為無疑引發了很多忠實受眾的反感,當一只一兩萬的包提價幾百元的時候,人們也許還感覺不到什么。而當一只三四萬報價的包,在五年里翻倍后,這一變化還是相當驚人的。
2023年,香奈兒銷售額增長16%,其中漲價貢獻了9%的增長,但是銷量帶來的增長僅占7%。然而,這種“飲鴆止渴”的策略在2024年徹底失靈——手袋銷售不及預期,直接拖累整體業績。
香奈兒全球首席執行官Leena Nair表示,當前的環境極度不確定,公司對2025年的市場前景非常謹慎。
2025年,公司計劃在全球新增48家門店,其中22家位于中國與美國等核心市場,同時布局印度、加拿大等新興市場。
香奈兒的困境并非孤例。
LVMH集團2024年收入下跌2%,營業利潤跌幅達14%。就地區來看,歐洲和美國收入增長,日本因貨幣疲軟而表現出色。但是中國市場盡管前幾個季度有所改善,但表現仍然低迷,LVMH在以大中華區為首的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的銷售額全年下降了11%。
開云集團(Kering)銷售額同比下滑12%,至171.94億歐元,核心品牌Gucci暴跌23%,Yves Saint Laurent(圣羅蘭)下滑了9%
愛馬仕(Hermès)是為數不多保持增長的一線奢侈品牌,雖逆勢增長15%(固定匯率計算),但增速較2023年的21%明顯放緩。盡管大中華區自第一季度末以來客流量下降,第四季度的增速回升至9%。
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達集團(Prada)也保持了較快增長,集團收入(按固定匯率計算)為54.32億歐元,同比增長17%。旗下的Miu Miu,成為最大黑馬,憑借針對Z世代女孩的年輕化設計實現93%的爆發式增長,但這一“黑馬”尚無法撼動行業格局。而其核心品牌Prada只錄得4.2%的增幅,收入為 35.63億歐元。
另一個被漲價反噬的奢侈品牌是英國的博柏利(Burberry),5月14日發布的2025財年收入下跌17%至24.61億英鎊,經調整后營業利潤2600萬英鎊。公司甚至計劃到2027財年“優化”掉1700人節省成本,占其全球雇員的五分之一。首席執行官約書亞·舒爾曼也承認品牌高端化策略讓博柏利偏離了品牌核心受眾。
另外一個意大利輕奢品牌卡普里(Capri Holdings)也為跟風漲價付出代價,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營收為12.6億美元,同比下降11.6%,該集團旗下三大品牌范思哲、Jimmy Choo和邁克高仕(Michael Kors)銷售額都出現大幅下滑。
根據貝恩公司報告,2024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同比下滑1%,消費者減少約5000萬。高凈值人群雖持續購買,但對專屬性和稀缺性的感受下降;千禧一代曾推動行業復蘇,但當前缺乏外部推動力量。
過去五年,奢侈品行業將漲價視為“萬能藥”。香奈兒、LV等品牌手袋價格年均漲幅超15%,部分經典款甚至成為“理財產品”。然而,這種策略在2024年遭遇反噬。2025年這一趨勢或將延續,核心品牌業績或進一步下滑。
卡普里集團首席執行官John D. Idol在去年11月的財報分析會上承認了近年來在品牌定位方面出現戰略失誤:過去兩年,旗下核心品牌Michael Kors快速提價,加速了核心消費群體的流失:“我們一直在爭取更高的價格,而客戶在說不。”
盡管香奈兒在2024年已將產品價格上調約3%,公司仍計劃在2025年進一步提價以應對通脹與成本壓力。
然而,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香奈兒選擇暫緩在美國市場的漲價計劃。香奈兒全球財務長Philippe Blondiaux表示,美國關稅形勢極不穩定,公司需等待政策明朗后再做決策。這一舉措與愛馬仕、LVMH等競爭對手迅速提價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正如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所言:“未來,高端消費將貢獻超過45%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但立足大眾消費的品牌將有90%轉型或消失?!?/p>
奢侈品行業的未來,屬于那些真正理解“稀缺性”與“性價比”平衡術的玩家。
中國曾是全球奢侈品行業的“救命稻草”,但2024年,這一市場卻成為“重災區”。麥肯錫調研顯示,中國消費者正減少大額支出,奢侈品牌在中國進入“求穩甚至收縮”階段。
根據貝恩公司發布《202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內地個人奢侈品市場銷售額預計下降18%-20%,為2011年以來最大降幅。
要客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報告》數據則顯示,2024年中國境內奢侈品市場銷售額下降17%至5127億元人民幣,全球占比從22%降至18%。線上線下銷售額同時下滑,線下銷售額降幅達25%,線上下降5%。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者境外消費奢侈品占比從42%提升至49%,日本、韓國、泰國取代歐洲成為中國消費者最青睞的境外購物目的地。
過去兩年,日元貶值帶來的匯率優勢,刺激了中國消費者赴日購物。2024年,日本和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價差最高達30%,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極具吸引力。此外,日本、東南亞國家在服務和體驗上更勝一籌,消費者從“購物為主”轉向“體驗型消費”。
另外一個比較不為人知的因素是A貨泛濫,這些A貨的做工和品質幾乎以假亂真,難以識別。而年輕中產對于行貨正品的忠誠有所淡化。這些高仿貨的泛濫讓奢侈品牌失去神秘感,品牌價值大幅降低。
香奈兒的業績崩盤是奢侈品行業“自食其果”。過去十年,行業沉迷于漲價、聯名和饑餓營銷,卻忽視了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和消費者需求變化。如今,當全球經濟波動、消費者理性回歸,奢侈品行業被迫重新重視消費者的感覺。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