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還沒下水就沉了!朝鮮清津造船廠這兩天鬧出的動靜,直接把國際軍事觀察家們看懵了。金正恩親自督戰的新型驅逐艦下水儀式,愣是演成了"鋼鐵巨獸側翻記",船尾泡水、船頭卡岸,價值數億美元的裝備直接癱成"半沉半浮"的尷尬造型。
更讓平壤上火的是,這事兒發生在最高領導人眼皮子底下,氣得金正恩當場拍桌子定性"犯罪行為"。這場事故不單是船廠操作失誤那么簡單,背后牽扯的軍工體系短板、國際制裁困局,還有中俄兩國在東北亞的微妙博弈,隨便拎出哪條都夠扒開朝鮮海軍現代化野心的遮羞布。
要說事故的直接原因,得從朝鮮造船廠的"硬湊"操作說起。清津造船廠過去幾十年造的都是兩三千噸的船,這回非要上馬5000噸級的崔賢級驅逐艦,相當于讓只會蹬三輪的老師傅突然開重卡,他們用的側滑式下水法需要船體平行入水,但滑道設計壓根扛不住大噸位軍艦的沖擊。
衛星圖看得清清楚楚,船尾滑板咔嚓斷裂,艦體斜插進水里,跟小孩玩蹺蹺板翻車似的,韓國專家算過賬,滑軌承重要達到800噸/米才能安全下水,朝鮮的滑軌實際只能扛650噸,這哪是造船?簡直是拿鋼鐵巨艦玩俄羅斯輪盤賭。
金正恩的震怒可不光是因為丟面子。這艘驅逐艦號稱裝了74個導彈垂發單元,能打彈道導彈、反艦導彈,是朝鮮海軍"沖出近海、走向深藍"的門面工程。去年4月首艘崔賢號剛下水就急著試射導彈,明擺著要趕在美韓軍演前秀肌肉,沒想到二號艦直接栽在起跑線上。
要說朝鮮造船業的家底,焊工七成是學徒充數,精密軸承得靠漁船從丹東走私,連防污涂料都要黑市淘換,就這條件硬造大艦,跟拿算盤造芯片有啥區別?
事故背后還藏著朝鮮軍工的體制病,軍需工業部、船舶設計所這些部門各管一攤,為搶資源拼命吹牛,真到實操環節全露餡。
金正恩罵的"不科學經驗主義"算是捅破窗戶紙——造導彈能搞突擊獻禮,造軍艦可是系統工程,光有政治熱情頂不住物理規律。看看人家中俄造艦,哪個不是先做水池實驗再實船下水?朝鮮倒好,直接把領導人視察當壓力測試,翻車了還得連夜蓋防水布遮丑。
中俄的態度成了最大變量。清津造船廠用的側滑技術,根子上還是中國90年代援建的老底子,雖說咱們現在只給民用技術指導,但朝鮮艦用鋼板、焊接工藝多少沾點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影子。
俄羅斯這兩年跟朝鮮走得近,DA80燃氣輪機圖紙、模塊化分段設計沒少給,可關鍵焊接工藝藏著掖著,弄得朝鮮軍艦成了"能下水不會打仗"的樣子貨。
中國外交部表態四平八穩,嘴上說"維護地區穩定",手里捏著技術閘門——真要放開制裁,遼寧造船廠的技術夠朝鮮追二十年,但半島平衡不能破這個口子。
俄羅斯那邊倒是熱乎,畢竟朝鮮派人幫著守庫爾斯克,禮尚往來總得給點甜頭。可俄式裝備向來是給鑰匙不給說明書,賣給印度的航母都能修成廢鐵,朝鮮拿到的MR-750雷達連火控模塊都被閹了。這次事故一出,莫斯科怕是臉也掛不住,畢竟"師傅領進門"的名聲不能砸,保不齊得派專家組去平壤救場。但俄烏那邊還沒徹底停火,能給朝鮮多少真家伙,還得打個問號。
站在東北亞棋盤上看,這場事故來得正是時候。美韓剛宣布擴大軍演規模,朝鮮原想用新型驅逐艦對沖威懾,現在反倒暴露海軍短板。
要我說,朝鮮還不如學伊朗搞"海上狼群",多造點導彈快艇配超音速反艦彈,既省錢又難防,可金正恩的"大海軍夢"關乎政治威信,讓他放棄5000噸大艦改玩小船,比讓老虎改吃素還難。聽說南浦造船廠還有條8000噸的船塢,保不齊過倆月又得硬著頭皮再賭一把。
說到底,朝鮮這波操作給所有后發國家提了個醒:軍工現代化不是靠喊口號能堆出來的。咱們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不也交過殲-8用米格-21圖紙的學費?關鍵得認清自家幾斤幾兩,該引進技術就引進,該國際合作就合作。
朝鮮要是能借著這次事故痛定思痛,把吹牛皮的勁頭用在打基礎上,保不齊過十年真能造出靠譜戰艦。可要是繼續搞"政治造船",那崔賢級三號艦下水時,咱們還得備好瓜子看續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