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號,我們的鄰國朝鮮在下水一艘排水量為5000噸的新型驅逐艦的時候發生了比較嚴重的事故,導致戰艦下水失敗。而金正恩當時就在現場親眼目睹了整個事故發生的過程。當天隨即下令,對該次事件進行徹底的調查,并且稱其為不可容忍的犯罪!由此可見,這件事情對于朝鮮來說是非常嚴重的。
5月23號,根據我國權威媒體發布的消息,可以得知朝鮮方面已經公布了驅逐艦下水事故的最新調查報告,根據該報告內容可以得知,驅逐艦并沒有出現船底破損,船底的右舷被刮削。通過船尾部分的救生通道,流入了一定數量的海水。朝鮮方面的調查組專家認為,抽出浸水隔室的海水從船臺脫離船首部分以修復艦船平衡性,這個時間可能需要2~3天。而對于驅逐艦右側的修復則需要10天左右。同時根據金正恩的指示,這次事故中有關的責任人不可能逃脫罪行。目前該國的相關單位已經將輕津造船廠的廠長傳喚至相應的司法單位。
由于目前為止朝鮮并沒有發布驅逐艦事故現場的報道,所以我們看到的現場畫面仍然是其他國家專門拍攝的衛星畫面。
該型驅逐艦屬于朝鮮最精銳的戰艦之一,在此之前,其實在另外一個船廠已經成功下水了一艘,而造成這次嚴重事故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判定為:硬件落后,操作失誤,經驗不足。
首先是建造這艘驅逐艦的清津造船廠,該船廠本身的生產設備就比較老舊,在此之前生產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型船只。這次一下子承建了5000噸的驅逐艦,本身的技術儲備就非常不足。而且該船廠在處理這種大型戰艦的下水過程中硬件設施也不行,滑道腐蝕比較嚴重,承重能力嚴重不足。朝鮮上一艘5000噸的驅逐艦下水的時候采用的是將海水引入船塢,利用浮力將船浮起的技術。而這次這艘船廠在硬件方面顯然達不到那種程度,所以才硬著頭皮采用這種側滑的方式讓這艘戰艦下水。
但是要知道這艘船的排水量達到了5000噸,用側滑的方式本身就不明智,側滑式下水通常適用于中小艦艇,對于千噸以下的小型船只來說一般問題不大。這種下水方式的原理就是通過橫向滑道和船體壓艙物調節平衡實現入水。但是5000噸級屬于典型的大型水面艦艇了,對于滑道同步性,潤滑系統,以及船體的結構強度要求非常高。在國際行業內,普遍不建議用這種方式下水大型艦艇。
采用這種方式下水大型船舶的國家在全世界范圍內只有中國曾經有過類似的成功和相應的計劃。當時我國浙江造船公司曾經為希臘船東建造過一艘5.3萬噸的散貨船,在下水的時候就采用了倒退式滑道下水,雖然這種方式并不是典型的側滑下水,但是仍然極其考驗下水設備和船體的結構性。需要建造專用的滑道和液壓系統的支持。除此之外,我國武昌造船廠也設計了萬噸級橫向滑道,專門用于大型船舶采用側滑方式下水。但是我國是專門選擇在水位差超過15米的地方建造這樣的橫向滑道,屬于比較合理的利用自然條件。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只有我國有相應的計劃和硬件基礎設施能夠確保這種大型船舶采用側滑下水成功。即便是美國在這個領域,也不敢讓5000噸級的艦艇用側滑下水的方式。美國人采用這種方式下水的最大的船舶排水量都在3000噸以上,而且還需要配套的浮力修正裝置才能進行。
從這些客觀條件上來看,朝鮮這次發生嚴重的側滑下水事故似乎并不例外,而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經驗不足,操作失誤,硬件設施不行之外,也與這個國家在建造大型船舶領域有些過分的冒進有一定的關系。畢竟這種5000噸級的同級別幾乎是無敵的驅逐艦,他們已經成功建造,并且下水過一艘了,有了成功的例子之后,自然覺得很多的事情都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大型船舶建造和下水的過程中,無論任何國家,都必須尊重客觀的硬件設施和科學依據,一旦脫離了這兩項,出現失敗或者是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就會變得更高。也希望朝鮮能夠從這次事故中充分的吸取經驗和教訓,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