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奧沮喪承認現實,中國無法從內部“攻破”。美國最擅長的手段,在中國這里根本行不通。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日現身了美國眾議院的一場聽證會,期間,魯比奧在一個敏感話題上聊到了中國。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他表示,美國對中國內政的影響力很小,因為華盛頓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中國政府”。另外,魯比奧還對此表達了所謂的“遺憾”。
美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干涉其他國家內政,早就不是什么秘密,這也是美國最擅長的手段之一,特朗普政府同樣不例外。
特朗普對歐洲極右翼的支持、派人前往格陵蘭島鼓動當地民眾獨立、逼迫伊朗放棄自己的核計劃都是鮮明的例子。
具體到手段上,則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軟”的和“硬”的。
“軟”的就是通過資金的支持、各領域的滲透,潛移默化地改變對象國家。美國國際開發署,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影響其他國家的“白手套”。
【魯比奧表示,美國對中國內政的影響很小】
雖然該機構目前已經被特朗普搞得接近停擺,但這并不等于特朗普放棄了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的做法。他的想法其實是,美國國際開發署實在是太“浪費錢”了,他完全可以用其他手段來達成目的。
比如特朗普此前就委托馬斯克去接觸歐洲極右翼、進而嘗試影響歐洲國家選舉。
而顧名思義,“硬”的就是用強力手段,迫使其他國家采取美國希望看到的行動。特朗普的全球關稅戰、對伊朗的極限施壓都在這一范疇中。
不難發現,雖然特朗普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個“只關心美國事務”的人,但他的“美國優先”并不是美國要關上國門、過好自己的生活。
恰恰相反,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是建立在為了美國的利益,不惜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的基礎上。
【特朗普為了他的“美國優先”,勢必要干涉更多國家內政】
也正因如此,特朗普肯定會主動去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他在這方面的行動,會比一些傳統美國政客更加積極、大膽、甚至是猖獗。
而對于中國,特朗普政府同樣有這一想法。
這點從魯比奧開頭的話,尤其是所謂的“遺憾”就能看出來。毫無疑問,美國不是不想干涉中國的內政,而是做不到。至于原因,魯比奧確實說出了關鍵。
評價一個國家的維度有很多,包括經濟發展狀況、軍事力量的強弱等。其中,內部穩定性則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魯比奧口中“強大的中國政府”,恰恰確保了這一點。
這使得中國能在面對各種風浪和挑戰時保持堅定、拒絕外部勢力的干涉和影響,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中美近期進行了接觸】
做一個對比。面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有一些國家的高層內部,在最近已經心生動搖,就比如伊朗。德黑蘭有人甚至都說出了永遠不發展核武器、同意國外派人檢查這樣的話,希望通過大幅度讓步的方式換取美國解除制裁。
然而,伊朗高層的服軟信號,卻讓特朗普得寸進尺。他迅速提高了價碼,要求伊朗連民用核能都不能發展。他的邏輯是,伊朗有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他想不出發展核能的理由。
毫無疑問,特朗普這就是強盜邏輯。伊朗有什么資源,與是否發展民用核能,完全是兩碼事,要做決定也是由伊朗自己做出,而不是由特朗普一個外人下定論。
很顯然,伊朗當局的動搖,已經讓他們乃至整個國家,都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境地。
相反,在面對特朗普的威脅時,中國堅定的強硬態度,卻為自己爭取到了相應的利益。特朗普“虎頭蛇尾”的對華關稅戰正是如此。
【特朗普并沒有在與中方的交鋒中占到便宜】
也正是因為經過了正面交鋒,魯比奧才承認,美國這套“屢試不爽”的打法,在中國這里根本行不通。
事實上,拜登政府也有過類似的感嘆。他們曾表示,美國幾十年來嘗試對中國的“改造”都失敗了,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國,并將在未來持續存在下去。
因此,基于中國已經成了氣候這個前提,拜登政府才會定下“管控分歧、長期競爭”這個對華政策。當然,他們口中的“管控”以及“競爭”,未必是我們理解的意思。
不過,無論是拜登政府還是特朗普政府,他們的這些話也都暗含了一個危險的信號,那就是從深層次講,美國還是在幻想能改變中國、干涉中國內政。
畢竟“失敗”的前提是“嘗試過”。如果美國認為時機已到,他們在嘗試干涉中國內政一事上,不會有絲毫猶豫。為此,中國這邊也要保持充分的警惕。
不過,考慮到中美已經打了這么多年的交道,關于美方的行事風格和可能采取的行動,中方必然也是一清二楚。中國以前不會給機會,現在和未來也不會。魯比奧這樣的美國政客,也只能一直“遺憾”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