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密探財經(ID:Spy Finance)
時隔近15年,捷信消費金融即將黯然退場,取而代之的是新面孔“京東消費金融”,繼續馳騁于個人消費貸市場。
近日,國家金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已同意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將名稱變更為“天津京東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及“Tianjin Jingdong Consumer Finance Co.,Ltd.”。
這意味著,京東消費金融將站在較高的墊腳石之上,分羹國內規模日益龐大的個人消費金融這塊誘人蛋糕,但競爭勢必也異常激烈。
今年4月下旬,現任京東集團副總裁、曾主抓過京東網貸、征信等平臺的張含春,已成為捷信消費金融公司的負責人、總經理、法定代表人。
結合此次公司名稱變更,這不難看出,自去年底以來,由京東領頭的財團戰略重組捷信消費金融已基本落幕。
從重組方案看,“京東系”旗下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與外貿信托、天津經開國資經營公司、天津銀行組成戰投財團,增資重組捷信消費金融。按重組步驟,捷信消費金融先完成減資,后戰資增資,最終注冊資本從70億元減到50億元。
其中,“京東系”旗下晶東貿易、網銀在線分別出資25億元、7.5億元,重組完成后合計持股65%,成為捷信消費金融的控股股東。此次更名為“京東消費金融”,也能看出京東作為控股方的戰略意圖。
此外,外貿信托出資6億元,持股12%;天津經開國資出資5.5億元,持股11%;天津銀行出資5億元,持股10%,而原唯一股東捷信集團出資變成1億元,持股比例也降到2%。
2021年中期以來,捷信消費金融沒再披露更多有關公司經營的相關信息,背后是此前已陷入經營惡化,還面臨資產質量下行及撥備計提壓力增加等多重挑戰。
截至2020年底,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652億元,較上年底“巔峰期”首破千億的1045.36億元已大幅縮減,貸款余額601億元,不良貸款率2.8%,撥備覆蓋率150%。
據天津銀行公告披露,捷信消費金融2022年、2023年稅后利潤分別是0.34億元、-31.99億元,可看出2023年遭遇了較嚴重的虧損。
2023年,捷信消費金融曾對外轉讓198億元不良資產包,其中浙商資產鯨吞了169.76億元資產包;2024年甩賣264億元不良資產包,被江西瑞京資產以19.6億元抄底價拿下。
2025年初以來,捷信消費金融繼續甩賣個人消費貸不良資產包,目前可查到的是已在銀登網公告了3筆轉讓公告,總債權15.63億元,轉讓底價不足0.2折。
這是否意味著,相較于過去兩年合計約462億元個人不良資產甩賣,捷信消費金融今年手上的個人消費貸不良規模已大幅下降了?業內猜測,應是清理處置得差不多了,留給京東經營團隊的壓力會小很多。
目前,京東金融作為京東科技集團旗下的個人金融業務平臺,主要提供個人理財消費分期,保險保障等金融服務,涉及金融產品包括京東金條、白條、京東小金庫,還有基金、保險等,此次新增了一個高起點的消費金融類牌照。
如今“橫空出世”的京東消費金融,規模一上來就有幾百億級,在行業里就很扎眼,未來借力京東集團龐大的業務資源,勢必還會飛速擴張,而目前頭部“千億級”規模的只有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
從黑貓投訴平臺等披露看,目前個人網貸市場仍亂象叢生,包括不少平臺利率偏高,被指高利貸,泄露用戶個人隱私、委托第三方暴力催款等問題。
京東消費金融能否像京東外賣、京東快遞等一樣,引發鯰魚效應,成為個人網貸市場的那個“屠龍少年”,重塑個人網貸行業新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