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過渭河上正陽大橋的時候,我總疑惑:這座橋為什么叫做正陽橋?
后來才知道,過了正陽橋就到了渭北的正陽街道。在西安城北天氣晴好的日子,頭一抬,就看到的渭河發電廠的“大煙囪”,就在這里。
不過問題還沒有完:為什么正陽街道叫做“正陽街道”?
知道后會嚇一跳——這里是正陽祖師的誕生地,也就是八仙中漢鐘離的故鄉。這里有個幾百年傳承的正陽宮
咸陽是座“神城”,出了不少神仙,大家熟知的茅山道士和王重陽都是咸陽人,還有這個八仙之一的漢鐘離。
漢鐘離名權字云房,道號正陽子,他是漢鐘離昧之玄孫,官至征西大元帥,后隱入道門,自稱天下散漢,為八仙之二,全真教尊他為正陽祖師,北宗第二祖師。
他先祖鐘離昧是項羽手下五大將軍之一,后來劉邦采用陳平計策離間項羽與手下大臣的關系,鐘離昧離開了項羽。
劉邦稱帝后逮捕鐘離權,鐘離昧和韓信關系好。有人向韓信建議殺了鐘離昧,韓信猶豫的時候消息被鐘離昧知道了,鐘離昧大罵韓信不講道義,然后自殺身亡。
鐘離眛是死了,他的后代卻在漢朝為官,家安置于咸陽城,漢鐘離就是出生在這里。正陽宮正陽仙洞是咸陽八景十勝之一,以前供奉的神仙很多,有“百神洞”之說。
從正陽街道旁邊小路拐到楊家灣村,穿過村子順著小路就上了半塬的正陽宮。(導航正陽宮就可以)
正陽宮才修建好,建筑都是明清風格,整體碧瓦紅墻,脊獸走龍還有大殿的塑像都看著不錯。
進了山門過了龍虎殿拜了王靈官,就到了一個小院子。
這里有兩幅圖,要是對道教不熟悉的可以看看。
一個是道教正陽道脈南北宗的源流圖,對正陽一脈的傳承基本上就有了了解。
另一個是《重修正陽洞記碑》的拓片,立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八月,為明皇室第二代汧陽王朱秉榛撰文,碑體完整字口清晰,說明這里正陽洞至少宋元時期都已經存在,否則哪有“重修”的事情。
問問旁邊的道姑,說這塊碑就在東邊的碑亭。
院子兩邊是海蟾殿和呂祖殿。
劉海蟾也是我們鄠邑人,我去過鄠邑的玉蟾臺,“劉海戲金蟾,步步撒金錢。金錢落貴地,富貴萬萬年。”
旁邊還有財神趙元帥,這可是我們周至人,都是老鄉。
正殿是正陽殿,鐘離權端坐其中,墻面上的繪制著他游歷的故事。
漢鐘離在八仙中資格老名氣大,他原名鐘離權,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鐘離。傳說漢鐘離剛出生時就像三歲的樣子,第七天就會說話。
他官至大將軍,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自稱“天下都散漢鐘離權”,就是“天下第一閑散漢子”,天下第一大閑人的意思。
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列為北宗第二祖。
鐘離權形象特征是發髻梳在頭頂兩旁,髯過于腹,大眼睛,紅臉膛,手執扇子,袒胸露乳,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
民間流傳很廣的故事就是漢鐘離十試呂洞賓,最終呂洞賓修成正果。
有詩贊曰:“鐵笛曾聞跨虎仙,金丹親向帝君傳。臨行付與純陽子,三級紅樓上碧天。”
旁邊的蓬萊亭就是置放《重修正陽洞記碑》的亭子。重檐雕梁,這個亭子建的不錯。碑石前面已經介紹過,這里就不贅筆了。
旁邊崖壁上很多窯洞,這個建筑在關中塬上的寺廟倒是常見,像這個紫玄洞還在修,進不去。
這個寫著“清虛洞天”,進去就是一個院子,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正陽洞。看旁邊介紹說早在宋元時期這個洞已經初具規模,有洞窟八孔,現在是修舊如舊。
新筑的洞門歇山頂,磚雕特別的精巧,仿木結構的斗拱垂蓮柱樣樣不落,兩邊對聯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這是老對子。
原來的劵門沒有動,上面的文字漫漶,應該就是“清虛洞天”四個字。兩邊是復刻陳摶老祖的“福”“壽”。
老木門包著鐵皮,這應該也是老物件,木頭有十多公分,鐵皮鐵釘鋪首都是老物件,可以抵抗斧鑿火攻。
后面的門栓看著也很結實,一共有上中下三道。
進來后別有洞天,這是一個小院。里面有正陽洞,玉皇洞,三法洞等窯洞,就像是我去過的地窯院,看著功能齊全。
一個地窯院樣子的道觀,倒是很獨特。
值得說的是玉皇洞里有很多壁畫,內容是四時花鳥和人物故事,大部分都看不清了,還有一些倒是能看出來是個啥。
這些壁畫在重修的時候沒有被破壞留下來,真是不容易。
還有正陽洞,里面只有一尊漢鐘離的臥像,看著洞里還很幽深,介紹文字說這個洞一直要通往涇河岸邊。
我算算,從這里到涇河岸邊也有二十里路了,這洞有二十里?
院子還有一些石刻,最早的是元《正陽洞記碑》,還有一些明碑,不過大多已經殘破,上面的文字也不全了。
窯洞門旁這圓形的通氣窗口很有意思,墻壁上還有其他小一些的神龕。這個院子真是設計的很齊全,我都懷疑正陽洞的所通往的,就是一個逃生洞。
其實想想這個地窯院這么強的安全措施,真不是一般的寺廟道觀所具備的。
從正陽洞的院子出來,沿著塬壁往西走,這里還有三個窯洞,八仙洞元辰洞全真洞。八仙洞上面有黃老遺風四個大字。
洞里塑像很多,神態各異,看起來確實費了功夫。
特別是元辰洞,里面正中是斗姆元君,他是北斗眾星之母,掌星運。兩側供奉六十元辰,也就是六十甲子,六十位星宿,這里是“拜太歲”的地方。
茅仙洞慈航洞,我一一拜過。
這里的塬壁都用青磚箍了起來,可以防止水土滑坡,這個東西不知道叫做什么,應當是導流水用的。
瀛洲亭應當與東邊的蓬萊亭對應,所謂海上三山蓬萊瀛洲方壺,就差一個方壺了。
方壺又稱為方丈,寺院道觀主持所居丹室也叫做方丈,這下子就齊了。
瀛洲亭里是石碑是“云房”二字,據說是漢鐘離所書,這個是從周公廟復刻的。
當年漢鐘離入崆峒山謁見太上老君,老君賜號“云房”。漢鐘離位列仙班也是經老君推薦,玉皇大帝封的。
這個丹房環境很好,看著大門框,應該是從其他地方移過來的老物件。
這個虎翰閣也是丹房,過去就是云房閣,實際是一座重檐歇山三層樓。一樓是醫藥學展示,二樓是娛神戲樓,三層是圖書資料,算是一個綜合性的建筑。
從側面可以上,門沒有開。
在西邊的塬壁是幾孔窯洞,草木掩映甚是幽靜,都是道士門的丹房。
假以百年,這棵斜斜生長的槐樹,也當成為正陽宮的一景兒。
真是沒有先到,在渭北塬畔,還有這等神仙住的地方。
正陽橋正陽街道得名就因為正陽洞,因為正陽祖師漢鐘離,但是這個正陽洞太低調了。
正陽洞是漢鐘離誕生修道的地方,面臨古蘭池,背靠畢郢塬,確是一個好去處。
云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