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寧市城北北山上的土樓觀是座顏值很高的道觀,這顏值的構成不僅包括道觀本身的古建筑,還有所在山體特有的丹霞風貌——水平狀紫紅色砂巖礫巖層層疊疊,山中洞窟遍布,險峰聳立,成為土樓觀最滄桑也最有韻味的背景。
這座道觀是青海現存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之一,始建于公元106年,為涅中羌人為紀念東漢護羌校尉鄧訓而建。
漫長的歷史中,道觀隨著朝代的更換多次易名,也曾被嚴重損毀,同時數個朝代對其有過修繕和擴建,到明清時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筑群,是當時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的熱門打卡地。
靈官殿內王靈官手執金鞭,怒目圓睜,顯示著護法神的無上威嚴。王靈官原名王善,相傳為宋代一位方士,死后由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主管天上人間糾察之事,道教將其奉為鎮山之神。
如今道觀面積依然不小,呈中軸對稱分布,包括西王母殿、靈官殿、藥王殿、三清殿、財神殿等建筑,因近現代也有修繕,整座道觀看上去極有生機,處處金碧輝煌。
漢藏結合的建筑風格別有韻味,朱紅廊柱搭配著青瓦飛檐,色彩鮮艷,高飽和度帶著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道觀身后的山貌形成鮮明對比。
整座道觀依山勢而建,建筑錯落有致,據說下雨時分是其最美的時候,可以看到高高低低的建筑如覆輕紗,感受到虛無縹緲、水墨入畫的意境,因此在當地也有了“北山煙雨”的盛名。
財神殿供奉著民間信奉的三大財神——趙公明、比干和關公,趙公明被奉為正財神,比干為文財神,關公為武財神。
山中形成于北魏時期的"九窟十八洞"是土樓觀的一大勝景,享有“西平莫高窟”的美譽。大大小小200個石窟內塑有眾多神佛造像,洞壁繪有漢、藏佛教風格的壁畫,雖損毀嚴重,所幸當地保護意識極強,進行過細致的維修,依然有不可估量的藝術和考古價值。
站在土樓觀上可以俯瞰西寧城市和湟水河谷的全貌,在自然風光和城市風貌中感受時光的流動。來西寧旅游,這座見證了西寧歷史的古老建筑不要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